转自:佛慈制药
百载歧黄万木春
一方草药千般好
鱼
腥
草
最近,要是你在田间地头看到一群人弯着腰,手里拿着小锄头,蹲在地上扒拉着什么,请不要惊讶,他们不是在寻宝,而是在搞一项春季限定活动——挖野菜!
毕竟,在更想把春天放进胃里的朋友们看来,比起枝头春花,田间地头的各种野菜更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味药材,药食同源,不仅可以入药,在蔬菜界也是为数不多可以和香菜“组CP”的明星食物。
它就是很多云、贵、川、渝朋友们的最爱——鱼腥草。
初识鱼腥草
《名医别录》记载“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就是这特殊的气味,让爱之者为之着迷,不喜者嗤之以鼻。
但是鱼腥草的气味也有很神奇的变化。
新鲜的鱼腥草鱼腥气较为浓烈,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是鱼腥草阴干后,腥气消散,反而会微发芳香。
味道类似肉桂的香气,煎汁时还会散发出类似清淡红茶的香气和味道。
鱼腥草=折耳根?
折耳根和鱼腥草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称呼。
鱼腥草是一种完整的植物,而“折耳根”通常指的是鱼腥草的地下茎部分,也就是它的根茎。
在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人们习惯将鱼腥草的根茎称为“折耳根”,而将地上部分(叶和茎)称为“鱼腥草”。
鱼腥草被作为一味药材,最早收载于汉末名著《名医别录》。
明代药物著作《本草纲目》称,鱼腥草“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疾,解硇毒”。
传统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膀胱、大肠经,药性通达人体三焦。
鱼腥草食疗方
鱼腥草绿豆汤
材料:鱼腥草30克,绿豆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鱼腥草洗净,绿豆洗净,浸泡1小时。将鱼腥草和绿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绿豆熟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凉拌鱼腥草
将鲜鱼腥草洗净,切成小段,用开水略烫,
再加入适量食盐、米醋、辣椒等调料,凉拌食用。
由于鱼腥草本身性寒,哪怕是鱼腥草的深度爱好者,也不宜多吃。
肝不好的朋友,易过敏的朋友都不适合食用。
(转自:佛慈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