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当下正是
甘蔗大量上市的季节
不论是青皮甘蔗、黑皮甘蔗
都吸引了不少人前来选购
据批发商介绍,青皮甘蔗卖得比较多,“因为今年的甘蔗质量比较好,吃起来比较甜 ,水分也多,而且甘蔗吃起来润肺,也有好多人拿回去煮水喝。”
俗话说“清明蔗,毒过蛇”
意思是清明前后的甘蔗
很危险!
甘蔗一般在每年中秋节前后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前后才会卖完,其在运输及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霉变、产生毒素,一旦误吃坏甘蔗,还有可能致命!
宁波的杨女士就中招了
她怎么也没想到
吃了几十年的甘蔗
这次竟把自己吃进了医院
杨女士喜欢甘蔗的清甜口感,经常会去水果店买来吃。前段时间她看到水果店甘蔗打折,干脆买了两捆甘蔗放在家里慢慢啃。
“那天刚好休息在家,自己削了根甘蔗吃。”杨女士回忆道,甘蔗买来放家里时间有点久了,内芯出现一点红,但不是很明显,当时也没在意。
然而没过多久,杨女士就感到身体有些不对劲。“刚开始只是觉得有点头晕。”杨女士说,后来症状越来越加重,不仅头晕得厉害,还开始感到恶心,赶紧到离家不远的医院就诊。
在诊室内,医生对杨女士进行详细检查,根据她的症状描述,初步判断可能是食物中毒。经过进一步询问,了解到她在发病前食用了霉变的甘蔗,而这很可能是导致她中毒的原因。
经过化验和检查,杨女士被确诊为霉变甘蔗中毒。
在能够使甘蔗霉变的霉菌之中,节菱孢霉菌堪称最危险的“杀手”,这种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剧毒的毒素——3-硝基丙酸。这是一种强烈的嗜神经毒素,中毒后最初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随后可出现头晕、头痛、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脑缺血坏死、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部分中毒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运动障碍等。
所幸杨女士食用量不大,且就医及时,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已明显缓解,目前已无大碍。
“没想到霉变的甘蔗这么危险。”杨女士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因疏忽而引发健康问题。
医生指出,霉变甘蔗中毒春季多发,甘蔗发霉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储存不当。食用后可能引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有人舍不得整根扔掉
心存侥幸地认为
把红芯的部分去掉
是不是就能吃了?
不是!不是!不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甘蔗被霉菌侵袭后,菌丝已经延伸到甘蔗的每一个部位,除了霉变的那一部分,完好的部分其实也含毒素,只不过这些毒素不会发红,所以肉眼看不到。
春季气温不断升高,霉菌等杂菌适宜生长繁殖,甘蔗容易霉变;霉变的甘蔗就有产生毒素的风险,所以甘蔗中毒事件在2月到4月的发生概率比较高。
如发现甘蔗有
质软、变色、酒味、长毛
内部变红等现象都不可食用
此外,买来的甘蔗建议当天吃完
不要放到次日或第三天再吃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
鲜嫩的春菜
逐渐成为不少人餐桌上的主角
70岁的王大伯
因为春笋
肚子里破了一个大洞!
前几天凌晨4点多,杭州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外科静悄悄的,这时突然有人抱着一位老人冲了进来,只见王大伯面色苍白,脸上都是冷汗,蜷缩成一团,捂着肚子,嘴里还在不断哀嚎:“医生救救我,太痛了!”
看到这个情况,当时值班的副主任徐超立马安排对王大伯进行检查,结合病史安排了全腹部CT检查。
根据CT检查结果显示,王大伯腹腔内有明显的游离气体和液体集聚,结合王大伯最近的生活习惯和临床症状,徐主任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情况比较危急,必须马上处理。
徐主任果断决定为王大伯施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术+穿孔修补术”。术中探查发现,王大伯腹腔内有大量脓性液体,十二指肠降部有一个巨大穿孔灶,周边呈瘢痕性水肿。
王大伯的十二指肠穿孔是十二指肠溃疡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常因不健康生活习惯、药物不良作用、情绪波动引起,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感染和内出血等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原来最近春笋大量上市
王大伯几乎顿顿都吃春笋,
竹笋富含膳食纤维,
质地粗糙、纤维素含量高,
消化难度较大。
尤其对中老年人群而言,
消化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
大量食用
未充分烹煮的竹笋
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甚至诱发黏膜损伤、溃疡加重,
严重时可能导致穿孔等急症!
近期高发,严重或危及生命
徐主任说,最近一段时间,急诊外科已经连续接诊了好几例高龄的消化道穿孔患者,其中约有一半以上与近期饮食不当有关。
眼下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季节,他建议大家在食用春笋时一定要适量,单次食用量不超过100克,并且要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者及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需格外谨慎。
此外,竹笋含草酸及粗纤维,大家在烹饪时最好能切片先焯水5-10分钟,减少刺激搭配肉类炖煮软化纤维,避免凉拌或爆炒等可能增加消化难度的做法。
最后,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就医。若进食后出现持续腹痛、腹胀、反酸或黑便等症状,需警惕消化道损伤,应立即就医排查。中老年人可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潜在病变。
资料丨新民晚报
编辑丨奚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