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杭州临平:解锁运河边的同心共富密码

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11日电(郭其钰 周德双 王洁)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依大运河而生,因文化交融而兴。作为杭州最年轻的行政区,临平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青年创业创新为引擎,以侨界资源为纽带,探索出一条“融合共治、实干兴业、侨力赋能”的同心共富实践路径。

临平区南苑街道新梅社区民族文化陈列展示。郭其钰 摄

文化交融:从“物理嵌入”到“情感共鸣”

石榴籽,心连心。近年来,临平区通过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矩阵,实现8个镇街石榴红阵地全覆盖,推动各民族群众实现空间共居、文化共融、情感共契。

“不管你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哪个民族,到了新梅就是到了家。”在临平区南苑街道,新梅社区党委书记郭小英总是这样说。

她介绍,该社区超95%的人口是外来人口,其中还包括13个少数民族。依托“梅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新梅社区举办梅花文化节、民族服饰展示、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小社区凝聚起大团结。临平区南苑街道保障桥社区注重挖掘辖区内的少数民族人才,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骨干。

来自回族的石西坤退休后来到保障桥社区生活,在社区助力下成立霞辉艺术团,带动20余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形成“一人带动一群,一群辐射一片”的效应。

保障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国梅介绍,今年春节,社区邀请辖区的新疆同胞一起写春联、包饺子,共迎新春,新疆同胞也带来了地道的新疆烧烤、烤包子等美食,分给社区居民品尝,大家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感联结。

青创赋能:从“单点突破”到“生态聚合”

新生代企业家是最具朝气活力、最善创新创业的一个群体。在共富路上,临平区如何凝聚“新”力量,谱写同心共富新篇章?

以中国青创中心为平台,浙江省首个新生代企业家“之江同心•青蓝之家”、浙江省年轻一代企业家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落户临平区。

临平区新企联(青商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创中心总经理应伟介绍,该中心由共青团中央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牵头,总投资超6亿元,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区域级创业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政策咨询、产业培育等服务。

去年底,浙江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同样落地中国青创中心。聚焦重大战略问题,汇聚来自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院士团队、国家杰出青年、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等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旨在将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金融科技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

“接下来,中国青创中心将以超五星级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打响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作品牌,画好新生代企业家同心圆。”应伟表示。

浙江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落地中国青创中心。(临平区委统战部 供图)

以“侨”为桥:从“资源整合”到“共富共赢”

共富路上,如何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临平区注重发挥基层侨联组织优势作用,以“侨”为桥、以“侨”搭桥。

作为乡里乡亲的“知心人”、侨商企业的“娘家人”,临平区侨商会副会长徐晓东创立的“晓东工作室”,汇集了侨胞侨眷、商会、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

依托“1+5+N”(即1个工作室、5个工作团队、多名成员)模式,“晓东工作室”成立两年来,累计调解矛盾60多起,解决企业难题80多项,开展技能培训40余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侨力不仅是公益助力,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徐晓东介绍,其工作室积极参与临平街道“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为北大街商圈振兴建言献策;牵线新疆和田企业对接社区“共富工坊”,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徐晓东表示,未来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团结凝聚更多侨界力量,引进更多高科技项目,努力打造侨界创新创业基地。

临平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扣中心大局、紧抓主题主线,在恪守初心中把握职责定位,在践行使命中积极开拓创新,锚定项目建设、品牌打造、阵地提升、完善机制“四个重点”,为临平“当好桥头堡、建设示范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画好最大同心圆。(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杭州临平:解锁运河边的同心共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