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活报告
3月10日,沙利文捷利云科技投研总监袁梅受邀做客荣正集团《知本家-老郑》线上直播栏目。
荣正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郑培敏先生与沙利文捷利云科技投研总监袁梅女士以“A+H那些事儿”为主题,围绕A+H上市现状、政策红利、市场差异和企业实操案例进行了探讨,吸引众多业内人士在线观看,引发热烈讨论。
一、A+H上市浪潮:从“被迫选择”到“战略布局”
在直播分享中,袁梅指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A+H双重上市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一股浪潮。过去10年,总共有26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而今年已经有约30家A股公司在筹划港股上市,且绝大部分已正式公告或递交上市申请。
她认为,A股与港股是双向奔赴,A股公司赴港上市拯救了港股IPO,同时在港上市也是中资企业融资与国际化的重要路径。LiveReport大数据显示,2024年港股IPO募资额达878亿港元,同比增长89%,重回全球第四大募资地,其中美的集团(募资356.7亿港元)、顺丰控股(募资58.3亿港元)等A+H巨头功不可没。
据其分析,A+H浪潮核心驱动因素主要有三:
其一,A股IPO及再融资阶段性收紧。2024年A股新股数量同比下降68%,募资额膝盖斩至674亿元,倒逼企业转向港股。
其二,企业出海/国际化布局,建立美元/港元融资渠道非常重要。港股IPO确定性高,再融资也很便捷。2024年港股股权再融资额达1028亿港元,远超IPO规模,灵活机制吸引企业通过港股补充弹药。
其三,内地和香港两地政策加持。中国证监会明确支持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推出“百亿市值快速审批通道”,符合条件的企业审核周期缩短至30个营业日内。
二、A+H发行规则:从“百亿快速通道”到“降低发行市值门槛”
袁梅介绍了港股主板上市标准及A+H企业的政策红利。她指出,企业去香港主板上市财务门槛三选一:企业需满足盈利测试、市值/收益测试、市值/收益/现金流测试。在公众持股量方面,企业上市时公众持股量须占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25%,如果企业如市值大于100亿港元可减至15%。
港股上市进程一般分为递表(递交上市申请)、备案、聆讯、路演、招股、挂牌上市等阶段。据《2024年香港IPO市场及二级市场白皮书》,2024年港股新股从首次递表到正式上市的平均时长为382天。其中,2024年通过备案的157家企业中,44%的企业通过备案耗时在2-6个月,34%的企业通过备案耗时在6-10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为超100亿的A股公司开辟了快速通道,符合资格的A股公司可享“一轮问询+30天审批”极速通道。
并且,港交所拟进一步放宽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发行市值门槛,拟将H股发行比例从15%降至10%或市值30亿港元,这将为A股公司提供更多发行灵活性。
三、A股公司赴港上市后:从“港股通”、“折价”到“再融资”
袁梅强调,港股通已成为港股企业的“流动性护城河”,而AH双重上市的公司稳价期结束后可以直接进入港股通,且不会被踢出。
2025年2月,港股通单月成交额达2.62万亿港元,净买入1500亿港元创纪录,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超44%。受益于南向资金的涌入,恒生沪深港通AH溢价指数显示,今年以来A股平均溢价率呈现收窄之势。
在袁梅看来,受港股和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流动性差异、市场制度差异等因素影响,A股溢价、H股折价不可避免,A股公司赴港发行应要有所心理预期。据其统计,按招股日或上市日的折价率计,A股公司赴港上市平均折价34-35%;折价中位值为33%-35%。
由于A股T+1交易、有涨跌幅限制,港股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且A股收市的时候港股可能仍在开市,在一些特殊的时点,部分公司的港股估值甚至可以超过A股,这为投资者提供策略交易机会。
港股“闪电配售”机制成为企业快速补血的利器。袁梅以比亚迪435亿港元配售案为例,指出该配售效率非常高,且配售规模创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吸引顶级长线、主权基金、中东战略投资人争相认购。
直播最后,郑培敏与袁梅就线上观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例如就大市值公司发行对小市值公司的影响、A+H发行细节、香港券商牌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直播回放】
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完整版《A+H那些事儿》直播实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