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观·点|城市更新 生活焕新

转自:上观新闻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提升城市的业态、功能、品质,让老旧小区街巷更具人文特质与青春活力。

南京市中心一游乐场,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玩耍,这个设立在高楼林立中的游乐场,仿佛是城市喧嚣中的一片宁静绿洲。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文超 摄

宿迁市泗洪县大楼街道泰安新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本次改造涉及住宅楼38栋,1300户人家,建筑面积115087平方米,惠及人口约4500人。张连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出游好时节。漫步南京颐和路十一片区,感受别样的金陵韵味;徜徉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打卡老街、邂逅春日芳华;流连苏州十全街别致的美丽橱窗,驻足拍照,成为不少人的出游选择。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活化保护传承中焕发出新活力,生活、文化、商业、旅游和谐相融,已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肖 勇摄 老街新生,活力满满,得益于城市更新行动。近年来,江苏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上持续下功夫,推动一批更新项目“落地开花”,让老建筑老小区“改头换面”,老街区老厂房蝶变消费新地标、发展新高地。

宿迁市沭阳县改造后的颖都家园小区,居民将垃圾送进新设立的垃圾分类处理房。丁华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宿迁市宿豫区豫新街道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哪吒”主题墙绘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徐江海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连云港市海州区颐和花园小区,工人正在进行加装电梯施工。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累计加装电梯182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个。耿玉和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南京D9街区由“工业时代记忆”的老旧厂房蜕变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时尚综合体。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肖 勇摄弄堂、咖啡、机车……出新后的苏州盛泽蚕花里历史风貌街区融入更多时尚元素,让老街焕发新活力。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筠 摄青砖黛瓦间,城市更新后的南京小西湖街区化身城市画框,吸引很多年轻人打卡。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邵丹 摄

南京“小西湖”片区通过“新旧共生”,在保留传统茶馆、民居院落的同时,引入虫文馆、灯彩工作室等文化业态,形成“居住+文旅+商业”的复合生态。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 俊摄

南通古老历史街区寺街西南营保护利用工作启动推进以来,一批文创、非遗等项目捷足先登,让古建筑老街区的焕发新活力。瞿德均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你看,曾经消失了近百年的湖,在南京小西湖重现了,水面清波荡漾,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湖边散步,各种潮流小店林立街巷间,新老共生,“烟火”升腾。紧邻新街口商圈的石榴新村,破旧的“握手楼”已不见踪影,变身为一座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居民正等待入住,开启新生活。无锡的湖滨工业园更新升级,盘活了低效老旧工业空间,让“工业上楼”,撑起发展新高度。苏州古城32号街坊里,一栋栋历史建筑“修旧如旧”重焕生机,古建老宅“牵手”伙伴,入驻一批传统与新兴业态,在传承与创新中演绎着具有“姑苏特色”的人文经济之路……

航拍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风光,幢幢建筑掩映在五彩斑斓的景色中,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拍照。杨素平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全面出新的南京颐和路成为人气颇高的打卡地。曲苏伟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市民游客在无锡市周新里文化街区用餐,江南文化与夜间休闲消费的深度融合,让老街区焕发出新活力。吴树建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扬州仁丰里街巷是江苏省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其独特的鱼骨状街巷格局自古保存至今。沈扬生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作为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个城市更新安全消险改造试点项目,秦淮区石榴新村城市更新项目,昔日危旧房如今华丽变身为独户小高层。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亚玲摄

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顶层“上新”。沉浸剧场、魔术酒吧、天台咖啡等6个体验空间齐聚天台,让这座文化消费体颇为时尚。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筠 摄 更新“里子”、上新“面子”,江苏正按下“加速键”。今年,全省要实施城中村改造9.1万户、改造老旧小区747个、开展第三批城市更新省级试点……期待更多地方通过更新,重焕活力,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策划:田梅 肖勇

文字:白雪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观·点|城市更新 生活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