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外场“探秘”

朱述才

  从驻地出发,汽车一路疾驰,向更深的荒漠驶去。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暗沉戈壁滩,伴随着车身的颠簸,令人昏昏欲睡。但王大奎一点睡意都没有,这个周末的短暂休整,意味着试验节点的逼近,他心里有点焦虑。

  尽管车窗外的景色别无二致,千篇一律的骆驼刺、砂石、盐碱地,但大奎非常熟悉,毕竟这条路他已经走了很多遍。一个月前,大奎作为飞行试验技术主管,跟随试验团队入驻试验外场。随后,团队紧锣密鼓完成了进场布置、供电检查及测试,完成了系统间接口测试、电磁兼容试验,完成了多次滑跑……试验开展如火如荼、快速推进,一项项任务看似简单,然而异地试验并不轻松。协调单位多、技术要求高,更别提外场环境的艰苦了,大家拼着一口气,努力推进试验任务。

  完成前期的滑跑试验后,飞行器经测试改装达到了飞行试验的条件。这是此次外场试验中风险最大的科目,稍有差池,便是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并将影响整个试验进展——这个责任,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试验,又必须任务归零。

  作为技术主管,大奎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为了这个试验,他已经做了整整两年准备:从设计飞行技术方案,到制定飞行试验流程,再到协调参试方任务分工、编制飞行指令,大奎无一不深度参与、细致把控。他在心里无数次地模拟着飞行过程,厘清所有程序与细节,做了所有能做的准备工作,也排除了存在的风险项。但大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时候,因为对一个试验的结果不能抱有完全的自信,以致向来沉稳的他开始紧张不已。

  一切准备就绪。经过气象会商,飞行试验这一天果然是个好天气,往日频繁的龙卷风与沙尘暴不见踪迹,风速处于正常范围,就连往日灼眼的烈日也温和了不少,试验队成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做好试验前各项工作。很快,现场准备工作完成,接下来,就交给飞行员了!

  随着飞行指令的下发,飞行器缓慢升空,逐渐加速,“速度60”“速度80”“速度110”“速度达到了120”,试验现场所有人都保持着同一个动作——抬头、望天,眼见着飞行器越来越高,在视线里慢慢变小。“到达500米场高。”对讲机里传来飞行员的报告声。到了试验最惊险的时刻了,成败在此一举——“开始下降!”指挥员一声令下,飞行器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漂亮的曲线——整个下降时间很短,但对于大奎来说,又是那么久,久到他感觉心脏似乎要蹦出胸口般难以承受。

  直到飞行器缓慢停置于地面上——“稳了!”大奎心里暗喝一声!压在他心里的石头也终于稳稳落地,大奎如释重负,所有情绪转化为激动、开心,忍不住与身边同事击掌相庆,那一瞬间,他竟然热泪盈眶。毕竟,主管飞行总体技术承担的责任与压力比谁都要大,经此一役,此后他再也没什么可害怕的了。

  与此同时,地面站里也传来了好消息:飞行器高度表性能与地面站链路通信均得到验证,达到了试验预期目的。试验科目圆满完成!

  听到这个消息,晒得黝黑、胡子拉碴的大奎兴奋地来回搓着双手,有点不知道说啥好。飞行试验安全完成了,团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意味着项目向成功又迈出了一步,而他也获得了新的成长。

  西北的天黑得很快,像往常一样,试验队迅速将飞行器推回机库收拾整理,召开例会总结试验情况做日报。一如往日的程序,这一个试验完成的喜悦过后,等待着试验队的又将是下一项任务。

  走出机库办公室,已是夜色撩人、星光璀璨,来自荒野的风吹散了白天太阳炙烤的炽热,丝丝凉意沁人心脾。这是大奎他们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刻,而这一天试验的成功让他们更加放松,大家不约而同仰头望向夜空,细数天上星子,静享这独属于他们的浪漫。

  后来的日子里,英仙座流星雨也曾见证过他们的梦想与努力。而属于他们的那颗“星”,终有一天也将让人们仰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外场“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