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原创 新中国八大军区问题,小平同志调换茶杯,毛主席:英雄所见略同

1973年的某一天

,我国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

小平同志

进行了一场无比默契的谈话。

谈话内容极为简洁,只围绕一个主题,

看似简单,而实际牵连甚广

,其中的深意也值得人们去反复思考。

那天,毛主席说到了有关我国

八大军区

的问题,他问小平同志对此有什么看法。

他思量了一会,没有说话,而是看了看眼前的茶杯,随即用手将他与主席的杯子对调了一下。

毛主席看到他的动作后,不免拍手大笑道

:“英雄所见略同啊!”

很明显,他们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那么,他们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毛主席仅凭一个对调茶杯的动作就直接认可了小平同志呢?茶杯对调与军区司令调动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

为什么毛主席要提出调动军区司令的想法呢?

这一想法的提出与中国当时所处的环境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岌岌可危的政治形势

值得一说的是,毛主席提出调动军区司令的想法显然是

跟中国当时的处境有很大的关联

的。

当时的中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外有苏联等国家虎视眈眈,内部矛盾还一直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再不做出有利的调整,于国家,于百姓来说都是极大的危害。

我们先来说说外在因素吧!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

中国与苏联还处于友好和平的状态之下

,两国互为盟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两国之间开始慢慢有了不同的主张。

苏联一直坚持

以工人阶级为主导

的革命路线,而中国当时的工人阶级并不占优势,主要还是

以农民为主力军

加上

共产党与国民党

所站的阵营位置不同,导致政治理念什么的都有很大的偏差。由于主张相悖,双方在国家的统治下互相看不惯,出现矛盾与争吵都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而在这种时候,苏联却希望共产党能与国民党合作,达成统一阵线。

开玩笑,水与火能很好地相容吗?这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如果与国民党合作,那我党长期辛苦的建设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如此巨大的损失谁又能替我党弥补?

因此,对于苏联天真的提议我党高层表示无法采用,而这件事也成为了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的一个原因。

后来,苏联的领导层发生了变动。

赫鲁晓夫

上台后,所做出的一系列事情更是使得两国的关系开始不断地朝着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

随着问题的增多,矛盾的扩大,两国的思想意识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差异

,但这还不是两国关系破裂的最终原因。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或是一句话来总结根本原因的话,那就是苏联不断膨胀的野心。

1958年4月,我国要求苏联兑现当初许下的承诺——

将核武器以及核潜艇的技术武器交给中国

核武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用想就知道多么地重要,当初苏联许下承诺时,好像在说,作为

“老大哥”

,照顾一下

“小弟”

也是应该的。

但如今两国已经开始出现分歧,因此他们并不想痛快地将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我国。

所以便提出了两个条件作为交换。

一是,在我国海南岛上建立长波电台,用来指挥武器;二是,双方合作建立联合舰队。

这两个条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只要仔细一想就能明白,

苏联这是企图将手伸进我国的主权规划之中!

要知道,我国在主权方面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我国的主权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不论是谁,

只要妄图染指中国的主权,一律都是敌人。

因此,中国拒绝了苏联的条件,从这方面来说的话,主权问题就是两国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此外,

苏联还一直找我国的麻烦

,中国当然不惯着它,于是矛盾愈发激烈。

直到1969年,

苏联在新疆边境向我国发起了武装斗争

,再加上

珍宝岛事件

,中苏两国的关系彻底走向了无法挽回的局面。而严峻的国际形势也带给了国家领导人很大的压力。

不过,也好在1972年,

美国尼克松的访华让同样有些矛盾的中美两国关系得到了缓和

,这让当时的苏联不敢再得寸进尺。

这使得我国在国际方面松了一口气,

于是我们便有了时间和精力开始去整顿军队内部的问题。

所以,有关军事策略方面的问题,就成为了当时主席关注的重点。

军区司令相互调动

虽说战争一旦发生,军队就是主力。但俗话说得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军队,或者说有了异心和小团体的现象,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几乎不敢去想象的,

轻则伤及生命,重则国家动荡!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事也不是没有。

于是,为了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毛主席开始思考问题的根源和如何完美地解决。他知道自己手下的

那些驻军司令都是跟随自己奋战多年的伙伴

他们不仅仅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更是朋友、亲人

,他们曾经为革命斗争抛头颅洒热血。

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所管辖的军区就像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一般。

如果说将他们的职位撤去,不仅会寒了一众老功臣的心,也会直接导致军心涣散。

迫于无奈,毛主席想到了司令间相互调动这个办法。

怎么说呢?

其实对于各大司令本身而言,主席是一百个放心的

,但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部队上已经待了十几二十年,时间太长了,很容易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小团体、个人独裁等等。

而这些问题,对于当时的中国的来说,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找到了自己多年的老战友小平同志商议,于是就有了小平同志对调茶杯的举动。

小平同志的才能大家都是认可的,既然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那还等什么呢?

1973年12月12日

,毛主席把各大军区的司令和政委全部叫到了一起召开了一个会议。

因为那个时候国家领导人怕一个人独裁专权,影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以

每个军区都是有司令和政委两个职务

的,他们同为一体,又互相监督、互相制衡。

会议开始之前他们都挺提心吊胆的,都在担心是不是主席又要开始训话了,但是转念一想,似乎他们最近也没做错什么事情啊!就在他们胡思乱想之际,毛主席发话了。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讲一讲有关于军区司令调动的问题。”

大家一听不是训话,瞬间放松了下来,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在一把年纪的时候还挨骂,啥都好说。

毛主席注意到他们的神情后,又接着说:

“其实这个事情我考虑很久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道理,相信你们也是明白的。”

“不过呢,一个人若是在同一个地方待太久了,就油了,松懈了下来,这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决定除了成都、昆明、新疆等刚上任不久的司令外,余下的八大司令员之间进行轻微调动,政委不动。”

此外,毛主席还补充了有关个别军区司令和政委关系不和谐的也可以单独调动的问题。

其实大家也明白主席如此调动的原因,所以对于这项决定,他们并没有任何意见。

说完军区司令调动的问题,毛主席接着向大家介绍了小平同志,更是在大家疑惑的眼光下

直接任命小平同志为解放军的总参谋长

在座的都知道主席不会无缘无故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不信任的人,

既然被选中了,那么就一定有能够胜任的条件和理由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先不说小平同志那与毛主席不谋而合的

“司令调动之法”

,光是小平同志的资历和能力就足以承担大任了。

后来,毛主席还谈到了他们的安置问题,如此周到详尽的安排让他们不禁想起了当初一起抗战的时光,虽然充满汗水与鲜血,但更多的是大家的一心所向。

决策执行

几天后,中央军委再次召开了有关八大军区司令调动的实施和方案的准备工作。

主席不仅跟大家商讨了具体细节,还在大家的同意下确定了初步对调的人员名单。

文件下发后,所有的军区司令以最快的速度聚集在了一起,等待调动的命令。

1973年12月22日,最终的调动方案正式下发了。

大概内容就是北京司令

李德生

与沈阳的司令

陈锡联

对调;济南的

杨得志

与武汉的

曾思玉

对调;南京

许世友

与广州

丁盛

对调;福州

韩先楚

与兰州

皮定均

对调。

除此之外,方案之中还特别申明了两点:

一是,司令对调过程中,随行的人员不能超过十位;二是,大家之间的调动需要在十天之内完成。

军令如山,一旦发出,就必须严格执行。

但令人意料之外的是,各大军区司令全部提前到岗了

,没错,是全部!

他们时刻响应党的号召,积极配合国家的安排,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里发光发热。

他们曾立下赫赫战功,却从来都不骄傲自满,面对上级的安排,他们全都无条件服从。

就拿原北京军区的司令李德生来说,他创造的功绩是大家无法想象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后,他还被选为了

国家的副主席

。用一句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当然,

这就是打比喻而已

,大家不要在心底乱码小九九。

当初,

李德生从排长到军长的位置只用了短短18年

,他的能力和天赋在当时可谓是极其少见。

此外,他曾经在安徽任职的时候,还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大力推进了安徽的经济,

更是以雷霆手段稳住了安徽当时混乱的局面

但也不是说其他的军区司令就能力不够或者有其他不足什么的,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和独特的个人优势

,只是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跟大家讲述了。

其实毛主席在提出军区司令调动这个想法后,他就找了大家谈话。

其中,李德生就是毛主席的第一个谈话对象。

对于主席的想法他表现出无比赞同的观点,他从内心就十分信任毛主席,

不就是调动职位嘛?简单!

他第二天主动辞去了自己国家副主席的职位,义无反顾地收拾起自己的行囊前往即将任职的沈阳军区。

这等魄力敢问有多少人拥有?

对于利益、权势,李德生丝毫不看重。他除了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外,只剩下了为祖国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

他的行为无疑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原本大家的积极性就已经很高了,

在他的刺激下,职位对调的事情似乎成为了一件他们非常喜闻乐见的大好事。

而李德生此举,使得毛主席提出的有关军区司令调动的政策得到良好的实施。

事实证明,

毛主席的想法是走在世界前沿的

,别的不说,只看中国后来的发展就明白了。

毛主席的这次调动不仅很好地防止了军队中的小团体现象的发生,更是对当时的政治局面起到了极大的稳定作用。

各大司令的积极配合和高度响应也为中国后来的高层领导交流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一盛举还流传到了国际上。因为其他国家或多或少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他们没有我们中国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哪怕是到了现在,都无人不为毛主席当时的举动点赞和拍手称快!

毛主席不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物,不仅具有超越时空的前瞻性,更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智慧和凝聚人心的向心力。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

为毛主席致敬、为伟大的中国致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原创 新中国八大军区问题,小平同志调换茶杯,毛主席: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