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金融中心区
生产一线车间
昆宇电源年产5GWh智慧储能锂电系统集成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重点企业码头
□ 通讯员 单友健 本报记者 周建平 董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责任,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时代追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7000亿元台阶后,年轻的泰州将如何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绘就“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图景?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说,全市上下将坚持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干实绩开创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项目大突破推进发展大跨越
2月5日,蛇年新春首个工作日,泰州“新春第一会”如约而至。会前,在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总投资10亿元的省重大项目卡文迪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项目开工,吹响大干快干的“集结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在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泰州市委明确:做强项目硬支撑,致力招引一批“重特大”项目,集聚一批“小而美”项目,以项目大突破推进发展大跨越。
猛攻项目,祥泰之州火力全开、捷报频频。2月19日,作为泰州“大海新晨”产业体系的重大项目,江苏扬子泓远造船有限公司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在靖江开工;奋力冲刺“千亿之城”的海陵、姜堰不遑多让,总投资30亿元的新途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修正药业集团华东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接连落子。推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泰兴持续推动传统优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乐器文化全产业链;大力支持由院士领衔的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抢占未来食品新高地的核心引擎。
以领导干部的“一马当先”,引领泰州发展的“万马奔腾”,泰州制定实施市领导联系服务“四重”工作推进机制,推出《泰州市项目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泰州市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方案》。泰州市市长万闻华表示,将以更加昂扬的状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在稳定经济增长上持续用力,在产业链群培育上靶向发力,在项目招引建设上全面加力,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泰州将以“三个不相信”的精神特质,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力争2025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050个、新开工600个、新竣工420个。
以“两个融入”打开发展新空间
2月24日,上海市普陀区党政代表团来泰州“串门”,泰州市政府与普陀区政府签署沿沪宁协同创新城市联盟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深度,合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泰州市委明晰,要全力融入苏南、全面融入上海,更好打开发展新空间。去年12月,盐泰锡常宜铁路破土动工,标志着泰州全市域迈向高铁时代。当前,北沿江高铁泰州段、扬泰机场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未来,泰州将积极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加强江阴—靖江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
融入,不只是思想上的自觉,更有行动上的深度融合、产业上的持续融通。1月3日,在全国首个跨江、跨行政区域联动共建的开发园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总投资5.5亿元的寒武纪新能源材料装备项目开工;2月4日,总投资50亿元的易行时代新能源摩托车制造及总部项目在海陵开工建设,将落地上市主体总部及一座年产30万辆摩托车的总装生产基地,打造“长三角生产+上市总部结算”双中心。
继去年泰州正式加入上海大都市圈后,2月11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创新2025年第一次线上会议召开,这标志着泰州正式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将推动泰州全面融入上海,加快建立一批科创飞地、人才飞地,承接更多科创成果和优质资源。
“我们将围绕融入上海都市圈、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精心谋划实施年度招商计划。”泰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泰州将在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中放大优势,全年将高质量举办市级重点招商活动15场以上。
以干部多服务打造发展好环境
“此次新建项目的顺利开工,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大力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加速投资、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产达效。”2月16日,总投资12亿元的“老半斋”航餐食品加工项目在兴化经济开发区开工,上海昭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韶东十分激动。
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兴化经济开发区新成立“马上就到”企业服务局。兴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上就到”企业服务局局长薛超介绍,园区将以实际行动展现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企业为主责的态度,立刻响应、一触即发的速度,以及人到心更到的温度。
当前,泰州正重点聚焦“1234”做好各项工作,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其中,“1”就是“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四到四办换四心”,着力打造“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品牌;“2”就是“两个融入”,全力融入苏南、全面融入上海,更好打开发展新空间;“3”就是“三个大抓”,坚持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增长、持续回升向好;“4”就是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不断提高泰州经济在全省的占比和贡献,不断提升泰州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的位次。
对于排在首位的“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泰州市委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全力当好产业“内行人”、园区“服务员”、企业“店小二”、项目“攻坚手”,做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努力形成“营商环境看泰州、八方企业来泰州、优秀人才聚泰州”的生动局面,让“走,去泰州”成为广大企业家、投资者的共同心声和实际行动。
时不我待,起而行之。泰州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锚定“大海新晨”四大标志性现代化产业方向,以契合泰州发展实际的“8+13+X”链群体系为牵引,构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支撑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根据计划,一季度泰州将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7个,努力实现“首季开门红”。
(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