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直击AWE2025:业内预判“百镜大战”开启,市场成熟期到来

3月20日至23日,全球三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展会产品以电视、空调等成熟品类电子产品为主,但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一些放有头显设备或AI眼镜的展台总围绕着不少等待试戴的观众。

XR(扩展显示,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头显并非新鲜概念。但AI智能水平的提升,让AR以及与AR颇为相似的AI眼镜,近期颇受市场关注。

“我们认为接下来AR或AI眼镜市场会出现‘百镜大战’的局面,市场可能会快速成熟。”TCL实业中国区总裁卢春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种智能眼镜存在多种形态,一些技术仍待成熟,不过,随着AI技术加入,硬件厂商也在迭代,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会被更快催熟。

眼镜产品形态各异

记者在AWE看到了多款智能眼镜类产品,包括TCL实业旗下雷鸟V3 AI拍摄眼镜和X3 Pro AR眼镜、苹果MR眼镜Vision Pro、影目科技GO2同传翻译眼镜、1More AI眼镜G70和华为一款巨幕投屏眼镜。

这些眼镜产品形态功能各异,其中Vision Pro较为厚重,其他产品有较轻的镜腿,形似普通眼镜。记者试戴发现,华为巨幕投影眼镜播放影片时无法看到周围环境,据华为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眼镜不带有AI功能。

不带显示功能则是AI眼镜的一个特点,雷鸟V3 AI拍摄眼镜和1More AI眼镜G70都不带显示功能。其中,雷鸟V3搭载了与阿里通义合作的多模态大模型和第一代骁龙AR1芯片,重量39克,可以拍照、听音乐、对话,拍照录像后可以在手机中查看照片和影片。1More展出的AI眼镜G70实验机重量40克,可以同声传译、拍照摄像。

从价位上看,一些AI眼镜售价在千元段位,例如雷鸟V3 AI拍摄眼镜售价1799元起,1More G70售价在2000元以内。

与AI眼镜的一大区别是,AR眼镜带有显示功能。记者试戴发现,影目科技GO2同传翻译眼镜显示绿色的图标和文字。雷鸟创新工作人员介绍,受限于技术,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AR眼镜只能显示绿色一种颜色,雷鸟X3 Pro AR眼镜则是全球最小可量产的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去年“双11”期间该品牌的XR产品线上销售份额约四成。

更多智能眼镜将陆续上市。记者了解到,雷鸟X3 Pro AR眼镜将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1More G70预计今年3月底开模,百度去年发布的“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小度AI眼镜也计划今年上半年上市。此外,市面上的智能眼镜品牌还包括Meta、XREAL、Rokid、闪极等。

AI眼镜与AR眼镜交汇

Meta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此前打响了智能眼镜量产战的先声。Meta CEO扎克伯格今年年初透露,2024年已售出超100万副雷朋智能眼镜。卢春水则告诉记者,雷鸟成为国内第一家现货销售AI智能拍摄眼镜、全球第一家发布和量产全彩Micro LED光波导AR眼镜的公司。不过,一些行业人士认为,智能眼镜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成熟。

卢春水表示,必须承认AI或AR眼镜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做好产品体验、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需要在影像质量、AI体验、场景应用、音频质量、穿戴性等方面优化。雷鸟内部规划了三条产品线,涵盖AI眼镜、AR眼镜等。往后看,随着技术成熟,市场的发展会明显提速。

机构也预测智能眼镜市场处在爆发前夕。TrendForce集邦科技资深研究副总经理邱宇彬告诉记者,去年带显示功能的AR眼镜全球出货量约70万台,作为一种3C产品,这个出货规模不大,不过,预期后续两年每年出货量都会翻倍,国内厂商的AR眼镜出货量将是全球最激进的,“我们原本预期2030年可以达到近3000万规模出货量,但以目前的状况看,受成本下降带动售价下降等影响,这个出货数据还有上调空间。”

从产品形态看,目前智能眼镜形态各异,但机构预计,AR和AI眼镜两种产品形态将出现更大程度地融合。

邱宇彬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可以看到整个XR市场中,市场对VR和MR的热情有所下降,原因包括苹果MR眼镜等标杆性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而AI智能程度上升后,市场则认为AR眼镜可能有更广阔的前景。AI眼镜和AR眼镜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带显示功能,现在AI眼镜主要是带声音功能,未将显示作为标配,这主要是因为光机等成本较高的原因。

不过,邱宇彬预计,随着光机等成本下降、市场规模扩大,显示功能的搭载门槛降低,未来显示将逐渐变成AI眼镜的标配。集邦咨询分析师万雯也告诉记者, AI眼镜这种产品形态,可以理解为是在AI浪潮下为AR眼镜应用丰富化做铺垫,未来AI眼镜将在AI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显示功能,往AR眼镜方向拓展。

业内正在催熟AI和AR眼镜市场。卢春水表示,每年雷鸟技术研发投入数亿元,研究方向包括AR光学显示、AI大模型中台、眼动追踪、场景生态等。

1More工作人员则向记者介绍,公司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此前专注音频产品,也花了近两年时间投入眼镜产品开发,其AI眼镜用到科大讯飞的模型和豆包、DeepSeek等开源模型,未来海外考虑接入OpenAI的模型并按流量收费。

从AI眼镜的关键硬件部件看,1More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I眼镜中最核心的硬件包括芯片,算力芯片关系到AI功能运行效率,目前主流的厂商包括联发科、高通。因公司的AI眼镜走性价比路线,目前采用其他国内厂商的芯片。一个AI眼镜中可能含有七八颗甚至更多芯片,包括蓝牙、主控、摄像头芯片。

AR眼镜的硬件也在迈向成熟。万雯告诉记者,AR硬件领域发展较快,例如很多厂商开始自研芯片,固有的延迟性问题也得到较好改善。随着AI功能加入,AR的应用场景扩宽,很多厂商开始投入硬件迭代,辅助AR生态成长。在光学领域,一些传统的碳化硅晶圆厂则开始研发光波导技术。

一些知名的消费电子供应链厂商也入局智能眼镜领域了,包括歌尔股份、广达电脑、和硕、鸿海、华勤技术等。去年12月,华勤技术首次展示了其AR眼镜核心部件单片全彩衍射光波导片。今年2月,海信视像与AR公司XREAL就智能眼镜技术等展开合作。广达电脑官网则显示,该公司AR头戴显示器和光学模块生产线已在进行小批量生产。

(实习生屠佳若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直击AWE2025:业内预判“百镜大战”开启,市场成熟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