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你的睡眠情况怎么样?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数据,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如今,睡眠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近日,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什么样的睡眠是高质量睡眠?怎么样才能睡个好觉?一起来了解↓
1 不同年龄有“最佳睡眠时长”,你每天需要睡多久?
《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提出,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需睡眠时长不同,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
0—3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3—18小时;
4—11月龄婴儿12—16小时;
1—2岁幼儿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中小学生8—10小时;
成年人7—8小时;
老年人6—7小时。
规律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睡眠的保障。提倡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维持稳定的生物节律。
成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
老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
2 什么样的睡眠才是好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健康睡眠的关键。良好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
·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
·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
·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3 如何拥有高质量睡眠?
卧室环境:
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根据个人的习惯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室内温度在20℃—24℃、空气湿度在40%—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
寝具: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枕头高矮适中,被褥清洁干燥。
电子产品:
减少屏幕接触时间。睡前将房间灯光调暗,不带手机上床。
智能手环、手表可以用来记录睡眠质量,但有时也可能会影响睡眠。用户可能因过分关注智能设备的睡眠数据会对睡眠产生焦虑。此外,这些智能设备显示睡眠质量不佳时,也会给用户造成暗示,让人感觉到精力不足。
运动:
傍晚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使体温经历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更强的睡眠动力,增加深度睡眠时长,延长睡眠时间。睡前3小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
饮食:
早餐要富含碳水化合物(如米、面、薯、豆)、蛋白质(如鸡蛋)和健康脂肪(如坚果)。
午餐应营养均衡,适量摄入主食、蔬菜、肉类和水果,避免过饱,以免下午犯困。
晚餐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减少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且尽量不要在午饭后摄入。戒烟、限酒。
情绪:
保持情绪平稳,每天坚持放松练习,例如“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的腹式呼吸、正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