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六里投资报)
景林资产管理合伙人、总经理高云程,3月下旬在一场投资峰会上,以“在新环境下找到中国的MCGF10”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最新思考。
所谓中国的“MCGF 10”,其实是高云程对标美国“MAGA 7”自创的一个词,意为“Make China Greater Future”。
很可能,中国会像美国过去一样,出现一批类似“MAGA 7”的公司,数量不会多,也许最后我们发现了8个或是12个——这个“10”只是一个象征性意义的数字。
投资报梳理了高云程的发言,他认为,中国在智能制造上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新的发展范式,这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
同时,外部环境在总统换届后发生巨变,世界从单极走向多极,中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甚至,在过去几年的低迷中,不少中国企业已经逐渐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企业,甚至成为全球标准的制定者。
但对比中美资本市场的主要企业,
同样全球化的企业之间,仍然存在市值和估值上的巨大差异,这是不合理的,估值差异最终会被抹平。
投资报注意到,高云程特别强调了2月份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重要意义,
他认为,“政府与民营企业在方向上重新对齐”,民营企业将迎来向上的政策周期。
相信,这一次对标大会之后,企业家会重拾信心,就业市场会回暖,因为企业家敢投资了,中国公司杀估值的时代过去了。
现在市场经历的只是第一轮的估值修复,后面还会进一步看到业绩的成长。
所以,现在还在底部区域。但中国人太聪明了,有时候老是把慢牛变成快牛。
大家在做决策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不能特别犹豫。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高云程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搞活资本市场
让房地产止跌企稳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
我们怎么来看待中国可能的机会,怎么看待中国跟世界别的市场的比较呢?
第一,事情从去年9月24号之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9.24”的变化,当时我和我们海外的客户说,“It is a Bazooka(巴祖卡).”
什么是巴祖卡呢?
巴祖卡是二战时候很猛的一个单兵火箭筒,专门用来打坦克的。
我们当时对“9.24”政策的判断是,在对房地产、对股票市场、对资本市场、对整个流动性的改善上,是出了组合拳。
当时是两个点,一个是搞活资本市场,一个是要让房地产止跌企稳。
中国迎来了新一轮
对民营企业向上的政策周期
但是,有一个最最重要的信号,这是发生不久,在2月17号的上午;
我相信在座各位,如果你做股票投资,在2月17号的中午会干什么事呢?数脑袋。
哦,有哪些企业家。
这个座谈会,我认为,我们低估了它的历史意义。
这一次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一次最重要的事情是,政府和民营企业再一次对标了自己的方向。
大家有时候要回想一下,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年,中国的一些企业遇到了逆风。
所以在股票市场上,这些公司就出现了显著的估值下移。
但是在2月17号上午的会议上,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的拐点。
民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中国最大的一批民营企业,又一次跟中国政府的政策,大家重新对齐。
对齐到什么呢?
目标很清晰。
中国政府认为,下一轮工业革命,是以AI的应用、AI的研发、和AI落地到所有工业产品上的这么一轮工业革命。
而我们的大型企业,包括我们的互联网平台公司、我们的科技制造业公司,也认同下一轮工业革命,和他们要投资的方向,就是在这个方向。
所以,当政府跟企业目标重新定义为一致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轮非常重要的政策向上的周期。
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迎来了新一轮对民营企业的向上的政策周期。
这会带来企业家信心的大幅增长。
而且,当这样的对标实现的时候,我们的民营企业投资和雇佣会看到显著的增长。
可以跟大家说一个细节,因为我们一直在follow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市公司的变化,
在我们研究一家做招聘的上市公司的高频数据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今年年初以来,看到了就业市场有逐步回暖的迹象。
这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样的招聘,主要来自于中国的民营企业。
大型平台型公司
会变成AI应用的基座型公司
在过去的两三个月,我们显著地看到,中国大型科技公司资本开支的提升,
我们会看到腾讯出业绩,我们可以看看他们未来的资本开支有多少金额,或者有多少金额配套的方向;
阿里我们已经看到了,阿里未来三年的资本开支,会超过过去十年资本开支的总和,大概3800亿人民币的金额。
主要就是会投在一个方向,就是AI。
很有可能,上一轮移动互联网当中的大型平台型公司,会变成下一轮AI工业革命当中AI应用的基座型公司。
为什么我们说叫基座?
因为整个AI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点是你要有一个好的model。
Foundation model,现在DeepSeek提供了,豆包也提供了,元宝也在努力,千问也不错,也是全球领先的模型之一。
但是同时,还要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云;
这一朵云或者这几朵云,它的壁垒是极高的。
美国也就是那几大,亚马逊的云、谷歌的云、微软的云,
大概也就是3到3.5个这样,他们服务美国和全世界。
那中国有几朵云呢?
中国主要现在就是阿里巴巴的云,腾讯的云,华为的云,还有几个运营商的云。
但是,原来我们公有云的渗透率上,云的速度都不太快。
但是以后,当AI全面地应用推广的时候,
这些云的生意,就会变成我们社会现在像电、像互联网一样的基础。
所以我说,他们很可能从互联网平台公司,转变成AI应用的基座型公司。
中国刚刚开始修复
美国或处在见顶回落早期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事情的变化,这些事情的变化对于股票市场、对于我们的投资,有什么指导意义。
这里罗列了过去几个月,今年以来和去年全年,美国市场跟中国市场股指的变化。
我们就记住一句话,中国刚刚开始修复,美国可能处在见顶回落的早期阶段。
有一些印证。
制图:投资报(liulishidian)这张表是更新到3月12号,
到现在呢,中国的一些核心上市公司的市值再增加个5%左右;然后把美国这些核心上市公司的市值再减少个5%左右,
大概就是现在的数字。
我想说明什么?
就是我把中国和美国大概可以对标的最重要的公司,罗列出来。
罗列出来之后,我们来对比他们的估值水平,对比他们的市值,你就会发现;
这个数字我做了好几版,每次都改,为什么呢?
在我最早做这个对比的时候,他们总市值是10:1的关系;
他们的估值差异,当时是一倍的差异,大概这边是16倍,美国那边是32倍。
但是经过了这几周的变化,现在这个数字上的差异,大概是一个汇率的关系,
就是大概7.27-7.3之间的一个汇率的关系——从10倍变成了汇率。
然后他们的估值差异,中国这边有提升,因为股价的上涨、预期的改变;
美国那边因为各种宏观的问题,可能后面还有微观的问题,他的估值在从顶部往回落,
从综合估值32倍回到了29倍,可能到今天28倍。
中国可能到19倍、20倍这么一个水平。
所以,互相之间的估值差在收敛,但是目前为止,依然有40%的估值差异。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他们在市值上,大概还有7倍的总差异。
这就是中国最好的公司,和美国最好的公司在数字上的计算。
美国大牛市三个要素
中国也已经开始出现
我们再看一下这个类比,其实挺有意思的,这是我的同事帮我总结的,我觉得总结得特别好。
大家都知道,美国经历了2022年的大熊市之后,2023年、2024年迎来了大牛市,美国的大牛市怎么发生的?
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好于预期的宏观;
第二个要素,是很多企业通过削减成本,提高利润率,带来盈利的增速,甚至超过收入的增速;
第三点是,这些企业当中的一部分,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而找到了未来。
你们知道,曾经的Facebook,现在叫Meta,这个公司的估值一度也跌到10倍,但它现在的估值是25、26倍。
为什么?
就是因为在社交媒体看似增长很慢的时候,大家发现,它有新一轮的机会出现了。
所以,通过把资本开支放在AI这件事情上,Meta的估值从10倍提到了25倍。
那我们中国现在发生了什么情况?
中国也发生了三个类似的变化,但我们比它晚了两年。
第一件事,是我们的宏观政策宽松。
从去年“9.24”开始,这是一开始我们说的。
第二个是,我们的许多科技平台型公司的利润率,也因为过去几年的降本增效等等很多原因,在开始提升。
第三点是DeepSeek-R1的出现,和这一次民营企业会议的对标,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和应用的热潮,科技巨头又找到了新的增长的方向。
所以你看,在2025年初这个时间点,跟2022年底美国股票刚跌完,然后OpenAI出现,时间点是非常像的。
几个条件也是非常像的。
所以我认为,这一轮的变化,一边刚开始跌,一边则是反弹,反弹可能也刚刚开始。
中国和美国
依然是最有活力的资本市场
然后我们就依次展开,我们刚才说的三个点。
第一,中国的宏观的变化;
第二,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利润率已经开始有明显的改善;
第三,在新的地方我们怎么增长。
我们再来看,去年“9.24”之后,一二线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的变化。
房价从高点,全国平均跌了30%甚至40%。
但是在这个跌完之后,随着房地产政策、信贷的政策,还有各种利率政策的变化,
其实房地产交易量,已经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稳步的回升;
价格也基本上止跌,但是还没有回来,
可能也很难预期价格会强烈地回来,但是可能找到了新的平衡。
这是我们讲的宏观的改善。
第二,中国企业在这几年没有闲着,大家不要被中国公司这些年的股票下跌吓到,
其实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干了很多大事。
中国一些典型的公司,他们的收入当中有多少来自于海外?
你们应该很惊讶吧!
第一个公司是迈瑞,做医疗器械的公司,39%;
第二个公司是美的,40%;
第三个公司是三一重工,58%;
第四个公司是比亚迪,27%;
第五个公司,宁德时代,33%;
第六个公司,小米,45%。
你们能想象到,小米实际上45%的收入是在海外吗?
其实中国已经出现了一堆国际的公司,
我们在这几年,尽管在贸易战,在关税依然很高的情况下,在外部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其实已经走出去了。
我们两年对中国的增长有一种强烈的担忧。
而现在,大家又非常热情。
但实际上,统计全世界上市公司,在一定的市值规模以上,还能保持15%的收入增长的公司有多少。
我们有一个算一个,美国140个,中国112个,接下来是印度、日本,别的就不用提了。
所以实际上,中国和美国,依然是最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依然是最好的企业出现的地方。
中国的平台公司
已经熬过了政策的寒冬
那我们的企业,未来会怎么样?
实际上,AI应用到中国的科技制造商,会对中国42%市值的上市公司,产生很明显的正面影响。
这个数字,是超过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的。
为什么?
因为中国有一大批科技制造相关的公司。
我们最早的、最原始的AI应用,是可能这些年大家家里都会有的扫地机器人。
有没有想过,以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会类似扫地机器人,都是一个可以站、可以走、可以懂你的扫地机器人。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你只要拉一下就会发现,一二三四五名,可能第五名不是中国的,前几名全是中国的企业。
这是第二点。
中国的平台公司,在两年以前就已经通过降本增效提高利润率,熬过了政策的冬天,熬过了行业增长的迷茫期。
不管是腾讯、美团、拼多多、携程,他们都熬过了政策的寒冬,熬过了经济增长的低迷期。
甚至我相信,他们也熬过了内卷和整体物价下跌的整个过程。
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丝消费品市场略微回暖的迹象。
而且,因为利润率的变化,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就是这些公司的收入,可能只有15%的增长,但它的利润端有20%、25%、或者更显著的增长。
所以大家看到有些公司,股价大概涨了50%甚至70%之后,我们来看它的估值,可能还处在历史的地位。
因为这50%、70%,完全来自于盈利的增长,他们的估值并没有扩张。
同时,中国的企业在过去几年经历的熊市,有自由现金流的公司,都在大额的分红回购,回报给投资者。
我们看到,像类似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一些经营现金流非常好的公司,把自己的分红比率都提得非常高,真真正正像一个回报投资者的企业。
投资者每年除了持有股票可能带来的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的收益之外,还能够获得5%-8%真金白银的股息回报。
港股流动性折价回到均衡
或有一天达到流动性溢价
我们刚才说,香港市场以前似乎是一个妈不疼爹不爱的市场,投资者跑来跑去的。
但是现在,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可以说,它部分的定价权已经被中资拿到了。
现在,大概25%左右的定价权是南下资金来交易的。
大概每天现在有100个亿左右的南下资金,会持续不断地过去。
有可能,香港市场会重新从流动性折价回到流动性平稳,甚至会到流动性溢价的阶段。
为什么?
现在,在A股上市的优秀公司也纷纷去港股上市,两边上市。
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为了安全,为了各方面的原因,也回到了香港来上市。
还有一些所谓的年轻人喜欢的新消费公司也在香港上市。
所以,香港提供了非常多元的选择。
在这个阶段,香港是从流动性折价回到了流动性均衡。
你们去看香港市场交易量前五名的公司,现在已经显著超过了A股市场交易量前五名的公司。
这说明,香港市场对好公司的流动性已经大幅改善。
现在还在底部区域
但中国人把慢牛变快牛
再回到估值,我们再来看一遍,不同市场的估值差异依然是显著的。
有的刚刚在顶部下跌,有的刚刚在底部起来。
我们比较了几个市场——日本市场的估值,印度市场的估值,中国市场的估值。
中国依然是下面最低的那根线,但是我们看到,它开始反弹了。
有个有意思的事情,你们去查一下,印度是哪一天见顶的。
9月24号那天见顶的。
就是中国见底的那天,印度见顶了。
大家都说,一鲸落万物生,中国在持续流出的时候,周边市场获得了很多流动性。
但是,一旦中国见底回升,把流动性吸过来的时候,这些周边市场都出现了显著的下跌。
我们这里做了一些比较详细的研究,从PE、PB历史的估值等看,就一句话,现在还在底部区域。
但是我再加一句话,中国人太聪明了,有时候老是把慢牛变成快牛。
所以,现在还在底部区域。
但大家在做决策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不能特别犹豫。
平视世界,
抹平估值的差异
再强调一遍,再总结一遍,我们中国的经济在经过了发展房地产的商业模型、城镇化的商业模型的周期之后,
我们在智能制造上,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的范式。
这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
这是第一点,我们自己内生的。
第二点,是外部环境在美国总统换届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中国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期。
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分崩离析,世界秩序进入了多极化。
我觉得,各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开展更为独立的国防、外交和贸易。
也就是说,中国其实最需要的是他们有独立的贸易政策,将来会发生或者已经在发生。
所以,中国出现了重大机遇期。
中国的一批企业正在逐步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企业,甚至在有些领域,是能够制定全球标准的。
我们跟美国现在已经变为全球化的公司,市值上还有七倍的差异,估值上还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差异,这是不合理的。
民营企业座谈会是一次对标大会。
这一次对标大会之后,企业家会重拾信心,我们的就业市场会回暖。
因为企业家敢投资了,中国公司杀估值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已经修复了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三四十。
但是,这只是第一轮的估值修复,后面可能还会看到业绩的成长。
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今年是AI落地的元年。
第二个方向,今年是智能驾驶普及的元年。
第三个方向,今年是智能机器人的开始之年。
这个可能还有点早,但是它已经确定性地把那个方向画出来了。
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们在0.5-10上面有巨大的优势。
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说,我们在1-10上有巨大的优势,我们在0.5-10上就有巨大的优势。
所以,可能,这一次我们要平视世界了。
观察90后和00后,他们已经在平视世界了。
我觉得,这一次,资本市场和重要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平视世界。
也就意味着,我们会抹平估值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