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布 2024 年报,24 年实现总营收 70.7 亿元,同增 0.5%;归母净利润/Non-GAAP 净利润分别为 13.2/16.8 亿元,分别同比-43.1%/+3.3%。测算单 H2,营业总收入 29.3 亿元,同降 16.5%,归母净利润/Non-GAAP 净利润 5.7/6.6 亿元,分别同比-22.9%/-19.7%。
珍酒理性纾压调整,李渡全价格带布局韧性凸显。公司 24H2 收入/Non-GAAP净利润同降 16.5%/19.7%,聚焦良性经营,理性纾压。分品牌看,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收入分别同比-21.9%/+2.9%/-10.6%/-31.0%。量价拆分看,珍酒量/价分别同降 13.8%/9.5%,其中珍三十削减支线,叠加培育节奏放缓致规模下降,珍十五基本盘整体稳健,高档酒事业部表现亮眼延续高增。李渡量/价分别+20.8%/-14.8%,判断系价格带下延布局叠加省外扩张贡献增量,其中李渡王主攻省内传统渠道和县域市场,李渡高粱 1955/1975 升级换代发力次高端表现较好。湘窖/开口笑销量分别同降 27.6%/49.0%,吨价分别同升 23.4%/35.2%,公司持续控量挺价梳理渠道。分渠道看,24 年末经销合作伙伴/体验店/零售商数量较 24H1 末环比增长 97/36/142 家,持续拓展下游客群。
产品结构务实调整,现金流表现较好。公司 24 年毛利率提升 0.6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同-0.3pct/+1pct,综上 Non-GAAP 净利率提升 0.6pct。单 H2来看,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 0.3pct,一是珍酒自建基酒使用率提升优化成本,二是虽珍酒/李渡下延产品结构拉低毛利率,但湘窖/开口笑结构提升明显,毛利率分别同升 1.8pcts/7.5pcts,提升显著。24H2 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0.9pct,承压期公司强化费用投放改善渠道利润,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3.4pcts 至10.3%,主要系珍酒及李渡基地折旧及摊销支出增加,叠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综上公司 24H2 Non-GAAP 净利率为 22.4%,同比下滑 0.9pct,现金流方面,24H2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2.06 亿元,同增 42%,现金流表现较好。
公司理性调整纾压,聚焦良性经营。公司理性务实主动调整 25 年目标,具体分品牌看,珍三十或将拉长培育周期,珍十五仍以稳份额为先,聚焦优势省份,填补渗透较低区域,珍十布局 200 元价格带有望提升中档酒份额,高档酒事业部自上而下破圈渗透。李渡省内试点李渡王、省外聚焦省会城市主动发力次高端,全价格带势能渐起,有望加速全国化布局。湘窖/开口笑持续精耕湖南市场。渠道端延续精耕细作贴近 C 端,借助沉浸式营销、差异化服务提升品牌美誉度,同时加快全渠道布局和新渠道探索。行业承压背景下,费投力度或将持续加大保障渠道健康,后续需求回暖后,利润弹性或可加速释放。
投资建议
承压理性出清,良性经营为先,维持“强推”评级。公司战略务实,承压期主动调整,下半年释放压力,聚焦渠道利润改善,更显公司经营担当。需求回暖后业绩弹性或可进一步释放。考虑当前仍处承压出清期,我们调整公司 2025-2026 年 EPS 预测为 0.52/0.55 元(原预测值 0.71、0.82 元),新增2027 年 EPS 预测为 0.63 元,考虑需求回暖后弹性潜力仍在,参考头部酒企估值水平,给予 2025 年 18 倍 PE,对应目标价 10 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放缓、酱酒行业竞争加剧、渠道招商不及预期。
团队介绍
组长、首席分析师:欧阳予
浙江大学本科,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研究型硕士,8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曾任职于招商证券,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2021-2024年连续四届获新财富、Hehson金麒麟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其中2024年获新财富、Hehson金麒麟、水晶球和21世纪金牌分析师等评选第一名。
——白酒研究组(白酒、红酒、黄酒、酒类流通行业)
分析师:田晨曦
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刘旭德
北京大学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王培培
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2024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大众品研究组(低度酒、软饮料、乳肉制品、烘焙休闲食品、食品配料等)
组长、高级分析师:范子盼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6年消费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长江证券,2020 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杨畅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硕士,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严晓思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硕士,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餐饮供应链研究组(调味品、预制食品、卤味餐饮连锁等)
助理研究员:严文炀
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2023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执委会委员、副总裁、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