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实践,裨益工作
——《零基预算——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实践》评介
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院 杨志勇
《礼记·中庸》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与不“预”、如何更好地“预”,对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之于财政乃至国家治理,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将其作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零基预算并非新生事物,国内外都有过实践探索,理念上相对清晰且容易把握,但实践如何有效推进并不容易。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不仅是预算编制方式的变革,更是参与主体思维理念的革新,涉及财政资源配置方式、部门利益格局与政府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编写一本介绍和阐释零基预算基本概念与理论、相关实践与制度的专业知识普及读物,客观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做法,以促进大家对零基预算的理解和认识,目前来看,应该是很有必要的。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零基预算的核心逻辑是“从零开始”,即对所有支出项目进行重新评估与优先级排序,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配置到民生亟需领域、重大改革任务和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提升财政资金效率。零基预算是管理理念的革新,是对公共资源配置逻辑的重塑,以期打破固化的支出格局、提升资金绩效、做好重点保障、强化财政治理效能。对零基预算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否把握到位,以及各地区各部门据此形成的共识状况,直接影响着零基预算改革的进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编写组立足国内外零基预算的理论与实践,对零基预算的理论内涵与渊源、实践思路与要点、编制流程与技术方法以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精心梳理分析,编著成《零基预算——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实践》这本小册子。总的来看,该书兼具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力求凸显可读性和专业知识普及特色。该书的针对性比较强,紧扣零基预算管理和改革热点,力求回应零基预算改革实践中的专业知识关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做法,客观呈现零基预算改革的核心要求和操作要点,为实际工作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该书的可读性比较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和阐释零基预算的理论内涵与实操逻辑,深入浅出,回应实际工作关切,服务预算编制实务。该书编写组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收集我国部分省市已出台的改革方案和制度文件,并加以汇编,置于书中以方便读者查阅。该书是零基预算方面的一本专业知识普及性读物,力求满足实务工作者的需要。财政工作者与预算编制人员可通过该书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了解零基预算的基本概念、实施步骤与国内外的经验做法,理解和认识零基预算改革的核心要求与操作要点。对零基预算改革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该书了解财政管理、支出效益等相关议题,理解零基预算改革如何打破支出固化、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增强对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该书的出版会发挥一些积极作用。
编辑: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