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廉相陆贽何以廉

  赵卫民

  “陆宣公”即陆贽,是唐朝公认的贤相、廉相,他心怀天下,以民为本,立志做廉洁从政的表率。其从小勤修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陆贽卒后谥曰“宣”,按照《谥法》,“宣”就有以身作则、宣扬善举的意思。

  “陆宣公”为官之廉,在于其贞刚律己。唐德宗在位时,陆贽因“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而深受皇帝器重。陆贽父亲初葬苏州,陆贽欲将父柩运至洛阳与母合葬。德宗知道后,遣使至苏州护送陆贽父亲的灵柩。各地藩镇见状,纷纷厚赠赙仪达数百万,希望能结交陆贽这位皇帝的近臣。在当时,官员或朋友之间相互送礼也算常事。陆贽作为京官,俸禄本就远不及地方官员优厚,而且各地封疆大吏也都知道他家中一贫如洗,认为他肯定会收其馈赠。没想到,陆贽一无所取,仅收了布衣故旧的西川节度使韦皋的馈赠,就连这也是先向德宗奏请,在皇帝同意后才接受。陆贽的朋友知道后,规劝他对自己不要过于苛刻清廉,这样会“不合群”。陆贽却说:“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

  “陆宣公”为官之廉,还在于独善其身之外亦能推而广之。唐贞元九年,即陆贽正式拜相后第二年,有天德宗借派内臣给陆贽传密旨之便,附口谕称:“(你)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鞭靴之类,受亦无妨者。”德宗明里暗里劝陆贽可以收些馈赠。但是陆贽认为这是鼓励地方官员行贿、教唆自己受贿,遂上《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指出:贪是人性,属于“人间常情”,况且我“家本窭贫”,岂能没有贪欲?所以深自克制,就是因为他深知为人臣要为君谋。

  按照当今所说,也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遏制歪风邪气。“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况且,安史之乱后,“农夫蚕妇,冻而织,馁而耕,殚力忍死,以供十倍之赋”,此时如果还大张行贿、受贿之道,那将更让老百姓“永无苏息之望”!

  在北京和曲阜的孔庙大成殿奉祀的先贤先儒中皆有陆贽,其“修身倡廉”之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们传颂。清正为官、为官有为,对今日亦有启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有太多诱惑,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利不取,每一次正确的选择,都是一种自我磨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廉相陆贽何以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