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住苏代表委员在忙啥?日前,新华日报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 · 代表委员在一线”专栏,跟踪采访回到本职岗位后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此前已经采访了11位代表委员。最近一周,该专栏又采访报道了13人,看看回到岗位上的他们,做了哪些事?
全国人大代表李强: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
返程亦是启程,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强和团队成员们约定,回到院里就直奔试验田,查看大棚里甘薯种苗长势。然后召开全院大会,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部署“科技创新攻坚年”任务。
多年来,作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带领体系岗站专家团队开展甘薯品种的创新与优化,已成功培育50余个优质甘薯品种。李强表示,要用创新和融合的思维,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贡献力量。“团队正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农业科技前沿,强化种业创新,攻关育种新技术。特别是加速推进小麦、甘薯、大豆、花生、大蒜等‘徐字招牌’优良品种选育,同时研发配套绿色轻简高效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姚建萍:
合力推动“针尖上的国粹”走向世界
从北京回来后,全国人大代表、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姚建萍一刻不停歇,一面加速以“姚绣+”品牌深化非遗传承,推动苏绣时尚化、生活化、年轻化,为非遗传承者们打前阵、探新路;一面走进绣庄、高校等传达两会精神,讲述刺绣故事,推动传统手工艺行业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和支持。
“2023年7月,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观看苏绣制作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我们深受感动、深感鼓舞!我们要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在新时代做出新作为。”姚建萍坚信,在国家的支持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刺绣必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璀璨光芒。
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
组织多元培训让产业工人有奔头
3月19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承霞打开记事本,向记者细数近日工作安排,除了日常企业工作,最重要的是赶在月底前完成10场宣讲。李承霞今年是第八次参加全国两会,“回来迫不及待想把好消息讲给产业工人听。”
眼下,李承霞正依托自己的劳模工作室,带领一线员工一起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在集团筹备“两个班”:一个是纺织工人中级技能等级培训班,针对初级技术工人,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能培训,解决“新来设备不让碰”“没有证书,无法转岗”等难题,为技术工人晋升高级工打通上升通道;一个是新型学徒制培训班,针对年轻辅助工,开展为期一年共400课时的培训,帮助他们取得中级工证书,适应转岗需求,实现从拼体力到拼脑力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朱小坤:
将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产品
参加丹阳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系列会议,了解新产品研发进展,推进新实验室建设工作……从北京回到丹阳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天工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近期的工作忙碌又充实。
“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这不仅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激励我们在前沿新材料领域继续深耕,将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朱小坤说,天工国际正紧抓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AI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去年企业投入超3000万元建成钛合金材料实验室,今年还将投入超6000万元建设全国领先的精密刀具研究院,联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打造新材料研发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石磊:
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上打头阵
与干部员工分享全国两会的履职经历和参会感受,与科研团队探讨核心技术优化方案,与一线工程师们研究今年的产线改造升级计划……从北京回来后,全国人大代表、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趁热打铁,把两会精神传递到基层一线,用自己的满腔激情点燃全体员工的火热干劲。
“脑袋转起来、手上干起来、双腿跑起来,是对两会精神最好的落实。”石磊表示,公司科研团队最近加班加点,对公司多维堆叠、超大芯片长宽比贴片等核心技术进行优化提升。今年,公司将引入更多高新工艺技术,投入更多自动化生产设备,力争主力产线稼动率提高10%以上。“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业初心,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在推动和牵引我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上打头阵、挑大梁,以奋进姿态奔赴新征程。”
全国人大代表李肖娜:
用心用情,建设安居乐业和美家园
从全国两会的会场回到社区后,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肖娜李肖娜忙得脚不沾地,着手给老小区设立楼栋指引图、路标杆,方便外卖员、快递员们送货;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站,整合周边商户、人社平台的就业信息,拓展就业登记、就业帮扶等功能;引入中医养生馆进驻社区,为老人在家门口提供更丰富的医疗服务;协调各方资源,给辖区内的老小区整修了4000平方米的道路……
她说,作为人大代表,将继续扎根基层,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履职能力,认真倾听居民们的多方面需求,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用心用情,把社区建设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
全国政协委员王成斌:
为重点项目提供原创科技支撑
从北京回来后,除了抓紧时间深入基层一线,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还将目光投向重大平台、科研、校企合作项目的攻坚上。
“我们将举全校之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王成斌表示,微生物改造技术不仅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和万亿级生物产业的关键支撑,更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此背景下,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只是工作第一步。“我们正在梳理一批重点推进项目,争取为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产业提供原创理论供给和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王成斌说。
全国人大代表鲁曼:
走出一条产业兴村的新路子
这些天,全国人大代表、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天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不是奔走在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就是在前往各地宣讲全国两会精神的路上。她的备忘录里,每日行程排得密密麻麻。根据建湖县的实际情况,她将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等与养殖实践紧密结合,用接地气的话语向养殖农户们传达相关精神。
她表示,将发挥好盐城农业大市的资源优势,精耕细作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直播电商等产业,同时搭建创业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共同挖掘本土资源,努力走出一条以产兴村、以产富民的新路子,把两会精神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国人大代表李洪耀:
谱写更加壮阔的“新长江之歌”
“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饱含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让我们信心更强、干劲更足,更坚定迈步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全国人大代表、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党委书记李洪耀说,得益于党和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好政策,长江村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一个长江边贫穷的小渔村蜕变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
“今年,我计划深入长江上中下游的多个村庄,实地考察并推动帮扶工作,与长江流域的各个村庄携手合作。”李洪耀说,新长江人将以实干的姿态、拼搏的状态,一棒接着一棒跑,努力在创新转型、绿色发展、富民强村上争当示范,走出更加幸福的新农村之路,谱写出更加壮阔的“新长江之歌”。
全国人大代表吉兰芳:
促电力转型 助民生改善
从北京返淮后,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金湖县供电分公司信息通信运检技术专家吉兰的行程紧凑,频繁奔波于企业和各会场。3月17日,她先后到市、县供电公司宣讲全国两会精神;18日,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情况;20日,吉兰芳再度飞赴北京,前往北京大学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吉兰芳表示,下一阶段工作将落实“设备代人、科技减人”策略,研究无人机在安全督查、设备巡检、规划建设等多个工作场景的应用,拓展低空新领域;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机器人对传统人工、设备的替代路径,推动行走、观测、作业等阶段性目标按期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徐瑶:
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3月21日,小荡村蔬菜基地大棚内,村民们将西红柿采摘、打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瑶仔细察看西瓜长势,与村民讨论今年西红柿的市场行情。休息间隙,她和乡亲们分享北京参会感受,激励大家将全国两会精神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这几年,镇上和村里返乡创业、回村任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小荡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引入直播电商、研学讲座、多元化经营等新理念、新想法、新做法,温室大棚种植、农光互补发电等新技术、新产业一步步落地开花。“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知识、有想法、敢于实践的青年。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徐瑶说。
全国人大代表魏巧:
引领更多新农人走“科技兴农”道路
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加强小麦田间管理、推进育种项目建设……从北京回到工作岗位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忙得脚不沾地,“我们不仅自己要走在前、作表率,还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带领更多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如何带动更多农民致富?魏巧有清晰的思路,也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前行。“企业育好种,农民用良种,好的种子是丰收的基础,我们今年将建设3600平方米种子研发中心、5000平方米选种包装中心及配套10万吨种粮一体化库。”魏巧一边询问施工进度一边告诉记者,项目投产后,可满足全省600万亩粮田用种需求,带动千名新农人共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殷勇:
扎根基层做好人民群众“代言人”
3月22日,宿迁邮政分公司城区寄递事业部,全国人大代表、泗洪县邮政分公司归仁支局支局长殷勇向同事们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参会感受。
在基层工作近四十载,群众的冷暖一直是殷勇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在履职过程中,他积极落实“带着课题去、带着问题去,带着民意回、带着建议回”机制,及时反馈并推动问题解决。他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他将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以自己的实干、实绩、实效,为基层贡献更多力量。
整合 | 新华日报记者 胡兰兰
图片 | 视觉中国
编辑 | 谷雨
责编 | 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