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友 刘瑞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民机试飞中心,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骤然响起。厂房大门的玻璃后,一个庞然大物正缓缓驶向跑道,它身姿矫健、气势如虹,正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随着油门逐步加大,发动机转速稳步攀升,飞机昂首而起,直插云霄。此刻,它正在执行发动机换装后的关键试飞任务。
2024年7月,蒲城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工作平台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装配中心动力一班班长李晓平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挥汗如雨。
为确保型号科研试飞与年度适航取证任务顺利推进,李晓平临危受命,担任发动机更换团队作业负责人。在短短15个有效工作日内,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AG600“鲲龙”三架机的发动机更换工作。在此期间,还同步开展了空调管路、制冷包更换以及油箱清洗、气密等一系列复杂作业。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双重挑战,李晓平精心组织,带领换发团队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按照手册要求执行每一项工作。此次任务的完成不仅为持续飞行试验及型号适航取证赢得了宝贵时间,更为后续发动机拆装换发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2024年,李晓平先后深度参与各架机测试改装、排故以及试飞保障工作,同时肩负起小批生产任务的重任,此外还高效完成了其他各类测试改装与排故工作。为确保生产进度,他带领团队在2天内成功完成了AG600飞机001架4个发动机、螺旋桨、短舱动力环控系统的拆卸工作。而当面临1003、1006架飞机发动机到寿更换这一棘手挑战时,他沉着应对,科学排产。班组全员齐心协力,攻克新制发动机工装托架问题、突破拆装技术难题、化解备件故障、克服人员不足及疲劳作战等重重困难。他们提前在现场精准识别、评估风险点,合理规划排产计划,精细分工。通过两班倒的高强度作业模式,相关专业部分拆、装工作并行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计划,全力以赴、奋力拼搏。最终,仅用6天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1006架4个发动机,1003架3个发动机、螺旋桨、短舱动力环控系统成品和零件的拆装,以及各系统气密实验和通电检查等全部工作,完美交付换发任务。
在这场航空逐梦之旅中,李晓平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被聘任为飞机起落架、冷气、液压系统安装调试工二级技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