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潘钰鑫
南湖三星村的桃林浸着粉雾,重瓣叠彩的桃花与黛瓦白墙相映成画;嘉善缪家村碧云花园的杜鹃花舒蕊迎风笑,绿叶丛枝任蝶翩;海宁钱江村的油菜花随风漾起千层金浪;桐乡桃园村千亩槜李花正吐蕊胜雪,美得让人心醉……三月的嘉兴,乡野间正上演着盛大的“春日圆舞曲”。
除了赏花,最近各地的花样野米饭也“灶”起来了,在桐乡店街塘村,16个土灶的野米饭订单已排至下月。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乡村更有性价比”。这个春天,不再流行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回归乡野体验别样烟火气,“到乡村去”开启一场难忘的“村游”之旅,成了时下年轻人眼中的时髦。
据统计,2024年全年,全市乡村休闲游共接待游客4850万人次、营收53.9亿元,分别增长14%、32.1%。相比近年来成为旅游市场新宠的Citywalk(城市漫步),“村游”的悄然走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眼下,文旅“下沉”乡村的趋势日渐明显,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揭示了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和新动向,同时也体现了乡村文旅发展的十足活力与潜力。
“村游”盛行的背后,是对“新鲜空气”的渴望。有位旅行爱好者坦言,“平时的生活半径太小了,所以更加渴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走向户外。”她与朋友在周末不是登山徒步,就是回归乡野。
愈发“硬核”的乡村基建,也让绿水青山更加触手可及。要想富,先修路。去年,嘉兴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新改建及养护农村公路426.7公里,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6个。从覆盖率来看,全市乡镇通一级公路比例、安全精细化管理覆盖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建制村快递物流服务覆盖率4项指标均达到100%。
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下乡”路途用时更短。而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反推乡村的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和提升。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深度体验各有“卖点”。嘉善县干窑镇的“欢乐羊村”乐园内,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和项目,为游客营造出了十足的“羊村”氛围感;平湖市林埭镇的徐家埭村,用一颗棒球击出了村强民富“全垒打”;桐乡市的“运河诗路”农文旅融合示范点涵盖了墅丰村、桃园村、八泉村、陈庄村,依托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辐射乡村文旅发展,全力打造“运河诗路 风雅桐乡”乡村文旅风情带……星星点点的嘉兴乡村,既可以是记忆中的山水,也可以是游客眼中的新颖“风光”,各有千秋、各放光彩,串联成一条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乡村热闹起来了”,“村游”这个时下备受瞩目的消费新热点,不仅为乡村旅游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更成了让村民钱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的有效途径。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等多方面举措,从不同维度致力于让居民的腰包更鼓。
如何让“村游”从“一时红”实现“一直红”?特色化和品质化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打响“品牌味”,助推乡村“亮颜”,乡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习俗和产业结构等,做出自身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其次,做足“融合味”,助推乡村“兴业”,嘉兴以花为媒拼经济,南湖凤桥、嘉善姚庄的桃花节与秀洲洪合的梨花节不仅吸引游客,更成为招商盛会,实现经济与文旅的双赢;最后,做浓“共富味”,助推村民“增收”,始终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农文旅融合铺就和美乡村致富路,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乡村“有景看、有人来、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