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讯员 袁激霆
本报讯 “河水在夕阳里缓流,暮霞胶抹树干树头;蚱蜢飞,蚱蜢戏吻草光光,我在春草里看看走走。”走进志摩故里海宁硖石,轻轻吟诵着徐志摩的《春》,那春光里的灵动画面便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仿佛迈进诗中的世界,开启了一场与湖光山色、老街巷弄相拥的诗意之旅。
春光暖阳下,步入志摩故里,“城市绿肺”鹃湖正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伴着轻拂的微风,湖畔樱花肆意绽放,如粉色云霞。风过,花瓣纷扬飘落,浪漫花雨过后,大地便铺上了花毯。湖面波光粼粼,湛蓝天空、摇曳绿柳、绚烂樱花倒映其中,水天相接,如梦如幻。骑行湖边小道,微风携着淡雅花香,轻轻拂面,送来丝丝惬意。
湖畔草地上,五彩帐篷错落,来此露营的人们围坐一起,共享暖阳湖光,任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空中回荡。“徐志摩的诗很美,跟随诗歌来到他的家乡,这里风光也真的非常美,这片静谧的湖,还有我们之前看过的东山和西山,都宛如大自然的珍宝,每一眼都让人心醉。”上海游客戴女士满脸惬意地说。
移步毗邻鹃湖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现代建筑与古典园林景观交融,碰撞出别样精彩,让人不由得想到徐志摩对于美的独特感知。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为校园披上金纱,建筑散发如梦的文艺气息。打卡的游客穿梭其中,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年轻学子三五成群,漫步校园,脸上洋溢朝气,偶尔低语,似探讨学术,又似分享对美景的喜爱。这般充满诗意活力的环境,契合徐志摩追求自由、热爱美好的灵魂。
吟着徐志摩的《东山小曲》,来到横头街旁的海宁东山,在志摩故里,东山、西山犹如海宁城区的“双子星”,不仅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也特别深厚。
登上东山顶始建于东晋的智标塔,极目远眺,海宁主城区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衬,近处街巷纵横交错,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徐志摩笔下描绘过的此地景色,仿佛在眼前一一展现,与今日美景融为一体……
“先有横头街,后有硖石镇。”地处海宁东山南麓的横头街,曾因米市兴盛而声名远扬、商贾繁荣,随着20世纪50年代公路运输兴起而逐渐衰落后,这里依然是老底子的文化地标和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当年,徐志摩以海宁方言写就的诗歌《一条金色的光痕》,更为老街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韵味。如今,伴随着硖石景区的开发建设,古老的横头街重焕光彩,一路走过美景如画,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商品琳琅满目的店铺,吸引游客驻足拍照,定格古韵画面。
在志摩故里漫步,当然少不了要去志摩旧居及其所在的干河街。“走进这里,便好像时光倒流来到民国时期。”踏着老街的青石板路,看着错落有致的建筑,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由衷感慨道,“作为一名探寻诗人生活轨迹的志摩铁粉,每次来到这儿,都像是与志摩先生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觉到他的诗句正以鲜活生命力,在老街巷弄回荡!”
在志摩故里,有一种美,藏在湖光山色里,藏在历史建筑中,藏在文人墨客的诗行间;在志摩故里,旖旎的湖光山色、悠长的老街巷弄,与志摩的诗意紧密交融,交织成动人的春日乐章。这是志摩故里与春天的美丽约会、与诗意的深度邂逅,让时光仿若被施了魔法般慢了下来。
志摩故里,春日之美,远不止这些!那就快来亲自探索,发现属于你的别样诗意与浪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