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曾几何时,南宁市街头巷尾流传着“几万元买断40年菜摊使用权,返租躺赚”的财富神话让人趋之若鹜。然而,当虚假的招商海报褪色,只留空置的市场、失联的运营方和维权无门的投资者时,数百名投资者才幡然醒悟,这财富神话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本报记者历时月余追踪,层层揭开它背后的秘密。
“稳赚不赔”梦想破灭
近年来,一种极具诱惑性的投资宣传在南宁悄然蔓延:投入几万元,就能获得菜摊长达40年的使用权,而且还可借助短期返租迅速回本,此后长期坐享稳定的租金收益。这 “稳赚不赔” 的买卖,让不少市民十分心动,但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近期,有南宁市民反映,“菜摊理财” 其实是一场骗局,数百人辛苦积攒的血汗钱被骗走,受害者因证据不足,维权之路走得艰辛。
2023 年 3 月,南宁市江南区一农贸市场开业,市场运营方对外宣传: “买家不用运营、招租,就可坐享租金。”诱人的宣传吸引到了 80 余户租户入驻,商家短时间内收取了押金及租金超 1200 万元。但投资方没有想到是,农贸市场并未如预期一般顺利营收,售卖处也已悄然撤场。
业主李女士(化名)表示,菜市位置便利且信任小区开发商,才选择投资,没想到被市场运营方忽悠了。近期,记者再次来到该市场,发现市场仍处于空置状态。
图为:农贸市场虽建成但未并投入使用2020 年,南宁市永和路附近一家新城鲜街市开始招商,销售方称其项目可靠,有成功运营案例。同年9月,韦先生(化名)在销售员的介绍下,了解到该街市二层有售摊位。为获取信任,销售员向韦先生展示了摊位不动产转让合同,并表示摊位可委托某知名公司经营管理10年,且承诺菜市场可两年内建成。韦先生信以为真,便当场支付了 75910 元,其中 10000 元 是“团购优惠费” ,且无留存收据。
两年过去,销售员承诺的“菜市场”仍是一片空地。此后,韦先生等多名投资者开启维权之路,但相关公司负责人长期推脱责任,甚至将其全部拉黑。法院调查后发现,销售员口中的“知名公司”其实并未支付相关款项,并且没有菜市摊位的所有权,其公司法人和股东已全部变更。
受害者投诉无门
多名受害者发现被骗后进行维权,但遭遇重重困难。
2020 年 7 月,一家鲜街市因设计有缺陷,缺乏排风及冷气设备,商家肉类产品易变质,导致市场迅速冷清。业主李女士(化名)于2018年购买了该市场摊位,并支付了购房款、运营款及无票据的 “优惠费” 共计 8 万多元。
卖方曾向李女士承诺代运营其摊位,并与她签订了两份合同,但至今未能履行责任,李女士甚至找不到自己所购摊位。李女士签下的摊位购买合同显示的面积与运营方对外招商宣传严重不符,且摊位价格不透明。李女士怀疑该市场摊位存在“一摊多卖” 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投诉,但均未得到有效处理。
记者发现,维权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受害者陷入了合同陷阱。翻阅多名受害者签订的合同发现,合同对运营方责任未有明确界定,一旦出现问题,运营方容易逃避责任,投资者若想追究其责任,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图为:某街市对外销售时展示的效果模型其次,前期宣传中,运营方许下的 “政府背书”“保底收益” 等口头承诺,并未写入合同。投资者维权时,缺乏有力证据支撑诉求,在维权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部分运营方为逃避责任,还会通过股权变更、注销等手段混淆视听,导致资金流向难以追踪。目前相关法律领域,对此类复杂诈骗手段存在一定空白和不完善之处,给受害者维权增加了极大难度。
此外,很多运营方还会以 “政府规划农贸市场” 为噱头进行诱骗,当资金全部到位后,便以 “经营不善” 等借口迅速撤场。随后注销公司或让负责人失联,让投资者无法找到他们,投资款也随之打了水漂。
如2022 年,五象新区某大型楼盘底商以 “政府规划农贸市场” 为噱头,宣称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地铁口,未来客流量有保障。近百名投资者在高额回报诱惑下,以 15 万元 / 摊位的价格购买使用权。购房合同约定 2023 年 6 月交付使用,但实地查看时,场地仅简易装修,水电未安装,无法营业。运营方前期宣传的超市入驻毫无进展,招商团队解散,项目停滞,涉及资金超 1500 万元,部分投资者举债投资,血本无归,家庭陷入困境。
一位投资者无奈地向记者表示:“我们报警后,警方认为这属于经济纠纷,建议走民事诉讼,但诉讼周期长、成本高。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根本耗不起。”
精心设下四重陷阱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类 “菜摊投资”通常有一套固定且隐蔽的四步套路:
一是虚假包装:伪造 “政府合作文件” 或 “规划许可证”,利用大众对 “民生工程” 的信任,将非法项目包装得合法合规,增加可信度。
二是利益诱惑:抛出 “前三年返租 8%-10%”“40 年使用权” 等高回报承诺,精准瞄准中老年和缺乏投资经验、风险意识的人群,利用他们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诱使他们上钩。
三是假象迷惑:进行短期招租运营,雇佣临时摊主营造市场 “客流火爆” 的假象,邀请投资者实地参观,让其亲眼看到热闹场景,从而放松警惕,心甘情愿掏钱投资。
四是合同设陷:在签订合同时,设置模糊不清的条款,权责界定不明,同时设定高额违约金。一旦投资者发现问题想退出,便会面临巨额赔偿,甚至有些合同要求投资者放弃诉讼权,使其投诉无门。
广西桂胜律师事务所杨丰瑞律师建议,投资者面对类似投资项目时,务必要求对方出示项目审批文件,并及时向规划、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核实。切勿仅凭对方一面之词就轻易做出投资决策。在投资领域,“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是不变的真理。
一般来说,年化收益超过 6% 的项目,投资者就需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对于承诺超高回报且毫无风险的项目,更要保持高度怀疑。签订合同前,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合同中的退出机制、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
如有必要,可咨询专业律师,让律师帮助审查合同,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整个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养成保留证据的好习惯。无论是与对方的录音、聊天记录,还是项目的宣传材料等,都可能成为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此类 “菜摊理财”陷阱,已联合公安、商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过程中,将严厉查处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并通过媒体及时公示风险案例,提高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
本报记者: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