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品种、减农药、减化肥”是草莓产业健康发展的种苗保障
结出来的草莓色香味俱全 本报记者 陶磊 摄本报讯(记者 王蔚)又到了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些年总有食客抱怨,为什么现在的草莓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还有不少草莓口感寡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不仅解开了这个谜题,还为改良草莓原种苗找到了新路。
日前,来自不同产区的优良草莓品种在江苏盐城举行的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上亮相。展会上最亮眼的成果,是上海交大农生学院研究员许文平带领团队研发出的具有“纯品种、减农药、减化肥”效果的草莓育苗技艺。由这项技术浇灌出的草莓颗颗香味十足、色泽娇艳,还被称为“高学历、高颜值”品种。这项技术有望撬动数十亿元的产业。
许文平解释:“开放的自然界中,一个草莓品种在年复一年的育苗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微生物浸染,导致品种退化。病毒浸染是草莓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携带病毒的退化种苗结出来的果实,相应的味道就有了变化。我们这项成果就是创新草莓原种苗生产技术体系,让种苗摆脱病毒的‘纠缠’,解决品种退化难题,让草莓恢复到我们‘小时候的味道’。”
十多年前,许文平更关注在种植末端解决草莓产业中的水肥和病虫害管理问题。但随着研究深入,他发现问题的源头在于草莓种苗质量整体性偏差。随后,他开始探索草莓原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种苗质量不高的根本性难题,种植户再也不必因为担忧种苗长不好而用“多吃点”肥料的方式来促进草莓生长。
传统草莓种苗培育以匍匐茎育苗为主,病毒感染普遍、品种退化严重、种苗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草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脱毒种苗组培和基质育苗这种新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高品质脱毒原种苗。该种苗抗性强、成活率高,可快速规模化生产,助力草莓产业升级发展。
“根据中国园艺协会草莓分会的数据测算,目前国内草莓种苗产业市场份额约200亿元,而高品质脱毒种苗培育的草莓占比不足10%,市场缺口巨大。”许文平说,“草莓产业的短板和瓶颈主要是种苗质量不高,目前产业上组培及脱毒技术水平偏低。我们研发这项技术是希望能帮助种植户解决死苗率高、病害多、补苗难、效益差等种植难题。我们期望通过该项技术,为种苗繁殖户提供优质的原种苗去繁育草莓种苗,让种苗结出清甜、健硕的果实。”
基于该技术,许文平与合作伙伴从2021年开始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成熟性,今年又成立了上海交盟种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我们目前已与江苏、山东、浙江、云南等十余个省的100多家企业合作,涵盖了几十个草莓品种。”公司CEO李媛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