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非凡水韵 河北围场三文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成都3月26日电 (记者赵明妍)3月26日,在“木兰围场 常来常想”2025河北围场特色产业暨文旅招商推介会上,承德清青锦瑞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伟讲述的创业故事,为这场春日盛会注入了一股清冽的“山泉活水”。

承德清青锦瑞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伟作分享。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公司总经理白小雨,东北人,深圳创业多年。生产经理彭勇,西宁人,在青海省从事三文鱼养殖多年,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在京津周边找个合适地方养殖三文鱼。”李红伟向在场嘉宾娓娓道来,这家现代化渔业企业,在木兰围场的青山碧水间,正编织着中国三文鱼养殖产业的新经纬。

“天时、地利、人和,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养殖地吗?”李红伟介绍,鱼苗在围场的孵化成活率比东部沿海高,运输成本比新疆、青海等地低,还能快速直抵京津冀大市场,从打捞、加工到出厂、发运,仅需6个小时,新鲜的三文鱼就能出现在京津百姓的餐桌上。

政企携手的“围场速度”同样令人惊叹。2022年深圳招商会上的一席洽谈,让这个“陆基粮仓”构想快速落地。通过与青海大学、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企业构建引进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实现了更科学、绿色的循环养殖,车间里所有的水都经过3级循环过滤和杀菌装置,达到循环利用标准。

2024年12月12日,首批10万枚远渡重洋的鱼卵在恒温车间安家,以“淡水育苗+深海养成”的养殖方式,定向培养给山东、江苏、天津等深远海企业和贸易公司。

李红伟介绍,这些鱼苗在88个智能化育苗池中茁壮成长,24个月即可完成全周期养殖,较传统模式缩短半年。稳定运营后,每年能供应1000万尾三文鱼苗,未来全国深远海养殖的三文鱼将实现“三尾有一尾围场造”的产业格局。

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现场围场展区。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更动人的是这条产业链背后的共富密码。在郭家湾乡,企业与村集体创新“工厂+大棚”养殖模式,采用“统一鱼苗、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模式运营,让村民在家门口变身“养鱼能手”,真正实现“养好一尾鱼,富了一方人”。

木兰围场的水韵故事才刚刚开篇。展望未来,李红伟描绘着产业蓝图:借助围场的非凡水韵,建设品质陆基粮仓,让围场三文鱼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非凡水韵 河北围场三文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