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复星医药净利润恢复两位数增长,董事长回应生物类似药集采潜在影响

吴以芳说,生物类似药进入集采的话,有助于继续扩大药物可及,但也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给生物类似药产业的发展留出一点空间。

在经历了2023年下滑后,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2024年业绩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上。

根据复星医药3月25日披露的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68亿元,同比微跌0.8%,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7亿元,同比增长16.08%。

在过去的2024年,复星医药进一步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业务发展,推进产品结构和策略转型,由此拉动了公司业绩增长。

在3月26日下午的业绩沟通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回应了生物类似药集采潜在影响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最新计划。

生物类似药集采影响几何

在复星医药的制药业务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收入占比最高,该板块聚集着多款明星创新药。2024年,该板块的收入达到80.85亿元,同比增长5.84%,这主要由珮金(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奥康泽(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汉贝泰(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原液销售增长及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的收入所贡献。

其中,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汉贝泰(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这些产品主要由复星医药旗下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02696.HK)在商业化。2024年,复宏汉霖实现营业收入约57.24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约8.21亿元,同比增长50.3%,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复宏汉霖也是港股18A企业中第一家凭借产品销售实现盈利的药企。

对于复星医药以及子公司复宏汉霖来说,目前潜在的挑战,就是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开展。复宏汉霖旗下有6款产品已实现商业化,而生物类似药就占了四款。

今年1月份,在合肥召开的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传出,要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这里的生物药品,主要指的是生物类似药。此前的生物类似药集采,主要在一些地区联盟开展。

假如生物类似药全国集采启动的话,带来的影响如何?

吴以芳表示,从当前来讲,年内大概率会有一轮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但会涉及哪些产品,以及集采的规则如何,目前还无法确定。从中国生物类似药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公司的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生物类似药产品,至今行业上市的产品数量已超过100个。生物类似药的上市,推动了原研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让整个药物的可及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应该来说,生物类似药行业的发展,为整个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以及患者用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医保节省了不少医疗费用。但每一款生物类似药研发投入非常大,可能需要三到五亿元,截至目前,由于相关药物上市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企业还无法真正获得回本。”吴以芳说,生物类似药进入集采的话,有助于继续扩大药物的可及,但也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给生物类似药产业的发展留出一点空间。

继续剥离非核心资产

在过去的2024年,复星医药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以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产效能的提升,公司2024年以来回笼资金总额近30亿元。

2024年,复星医药实现经营现金流44.77亿元,同比增长31.13%。

近期,复星医药也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拟以现金1.24亿美元的对价向Calcite Gem转让其所持有的标的公司 (其主要资产系其通过其控股子公司NFH持有及运营的“和睦家”医院和诊所)940万股普通股。随着这次出售,复星医药彻底从和睦家中退出。

吴以芳表示,公司今年目标计划是希望继续剥离非核心战略、运营低效率或者亏损的资产,继续回笼资金。“退也是为了更好前进,甩掉一些资产包袱,在改善公司资产结构的同时,进一步聚焦到核心业务,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

吴以芳亦认为,目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资本环境有复苏迹象,但融资环境还未真正改善,行业的不确定发展因素仍然存在,在这个时候,财务要保持稳健发展,健康的现金流排在第一位。“对于扩张,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我们更强调低成本扩张,最好是有盈利性的扩张,同时也尽可能避免烧钱发展的模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复星医药净利润恢复两位数增长,董事长回应生物类似药集采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