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多方联动织就安全出行网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通讯员 王鹏

3月24日一大早,乌鲁木齐市城西,车辆有序穿行于四道岔路口,曾经的交通梗阻点,如今在十二师的惠民工程改造下重现通畅。“现在每天能省下20分钟通勤时间,孩子上学再也不用提前一小时出门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力鼎新城居民陈涛的感慨,道出了周边群众的心声。

作为连接西山新区、白鸟湖新区等大型居住区的交通要道,四道岔的“蝶变”始于民意的精准捕捉。近两年来,十二师党委组建专项工作组,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实地勘察。十二师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政等多部门联合“会诊”,最终敲定“微创手术”方案:取消冲突节点红绿灯,重新规划导流系统,投入300万元实施路面改造。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市政路桥公司第二筑路项目部昼夜奋战,仅用15天完成破损路面修复、增设智能交通标识、更新隔离设施等工程。看似细微的调整,实则是以空间换效率的智慧——通过引导车辆绕行立交桥实现分流,虽增加1公里行驶距离,却将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70%。

“以前上班怕四道岔堵车,我都绕行石火山隧道多走五六公里。”乌鲁木齐经开区万泰阳光城三期小区居民陈世明说,自四道岔取消红绿灯并改造后,道路畅通不用再绕行。

交通治理的触角正从民生领域向经济纵深延伸。在中瑞商贸物流园区,新贯通的东坪大道支线让商户王建军喜上眉梢:“以前客户总抱怨导航失灵,现在物流车能直接开到仓库门口。”

随着东坪大道至闽粤恒远居十三路、十四路等断头路的打通,园区“毛细血管”全面畅通,带动商铺出租率持续提升。

这背后是十二师交通运输局“上门问诊”机制的持续发力。2024年以来,专班人员深入企业收集诉求,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档案。针对恒汇机电园区提出的八钢公路平交口安全隐患,技术人员及时完成修复方案;为闽粤恒远居片区量身定制道路开口方案,使重型货车周转效率大幅提升。“从等企业上门到送服务进厂,我们努力让每条路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快车道。”十二师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亚席说。

去年12月12日,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礼堂内,十二师首支交通安全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这支融合多所高校的青春力量,将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劝导、事故模拟体验等创新活动。“看到交通事故视频里破碎的家庭,我更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志愿者巴力根·杜皮艾力说。

这支队伍的诞生,标志着十二师交通安全治理迈入全民参与新阶段。据十二师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十二师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杨磊介绍,十二师通过将交通安全教育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知识和组织优势,让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传播安全理念。

从硬件改造到服务升级,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协同,十二师的交通治理实践走出了一条系统化创新之路。随着西山隧道复线工程提上日程、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启动建设,十二师正以畅通的脉络迎接发展新机遇。正如居民陈世明在采访中所说:“道路畅通了,人心更敞亮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多方联动织就安全出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