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绿色合作新空间
“三杯咖啡的咖啡渣,加上五个塑料瓶,就能做出一件衬衫。”——在位于博鳌亚洲论坛会场的“零碳Bar”,一个废弃塑料瓶上演了“可再生”之旅。工作人员介绍,咖啡渣中的提取物与塑料瓶中的聚酯聚合成咖啡母粒,再将其放入造丝机中,通过高温软化制作成纱线,结合纺织技术做成不同手感、外观和特性的面料。
近年来,绿色、低碳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高频词,也蕴含着未来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年会发布的旗舰报告《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日韩三国的低碳专利申请量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二,彰显亚洲在全球清洁技术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在论坛期间说,尽管全球能源转型进展缓慢,但亚洲通过技术突破和政策引领,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大型火电、核电、海上风电、水电、氢能及特高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亚洲旺盛的市场需求,为清洁能源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看来,中国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成就显著,绿色能源等技术不断发展,中国绿色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报告》认为,未来,亚洲区域内绿色技术创新集群将通过深化区域协作与技术转移,进一步释放各地区在锂电池、氢能、太阳能和风能等领域的技术潜力,推动区域内绿色技术市场的全面发展。
不少与会企业也将加快探索。罗必雄说,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推动亚洲能源结构的绿色升级。
“作为深耕绿色制造的跨国企业,今年公司将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持续探索,与不同行业的领先企业加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在论坛期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