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农业合成生物学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这场论坛探讨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和发展新路径

转自:上观新闻

3月27至29日,

农业合成生物学不仅是基因密码的重构,更是对农业生产范式的重新定义。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当前农业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创新共同体、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生物学、工程学、信息学等深度交叉,弥合产学研断层,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商业应用的有机衔接。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以战略眼光洞察前沿趋势,以务实态度探索可行路径,借助此次交流平台,分享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加速农业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研发、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注入强大动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本次论坛搭建一个高端、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希望各位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为农业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转型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黄和院士团队副教授施天穹、北京齐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天萌分别作题为“合成生物学赋能植物生长调节剂绿色生物制造”“精准基因编辑的开发与应用”的主题报告。围绕“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与工具创新”“农业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应用”“生物制造技术助力农业合成生物学”等三个中心议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赵黎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义、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林拥军等13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60多位领域内与会知名专家和产业界代表就“合成生物学如何助力上海农业发展”展开研讨,共商农业合成生物学的“上海方案”。

据悉,上海以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始终将农业科技创新视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农业合成生物学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新兴力量,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上海积极推动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已完成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抗逆作物品种,利用微生物合成体系生产高附加值生物制剂,构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的新模式等实践。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组建了农业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取得了新一代高强度自发光烟草,可生产麦角硫因、西红花苷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水稻分子农场,可以提高成纸机械强度和张力的造纸水稻等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在农业合成生物学方面开始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农业产业升级贡献了力量,初步形成“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示范”的创新闭环。

本次东方科技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共同承办。

文:张孜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农业合成生物学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这场论坛探讨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和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