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通过开放协作、生态共建和资源复用,“开源”加速着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北京重大开源系列成果”正式发布,通过RISC-V、长安链、整车操作系统等一批开源项目,系统展示北京开源成果矩阵,彰显北京始终以开源开放为本色,全面建设全球“开源之都”。智能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技术开源将成为中国汽车领先国际的重要推动力。3月27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全体大会上发表演讲,并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理想汽车操作系统星环OS的自研历程和技术优势,宣布理想汽车成为全球首家将汽车操作系统开源的汽车企业,整体性能全面超越行业头部闭源操作系统。
封闭放大系数,开源放大基数
理想汽车自研操作系统始于2021年,彼时全球芯片市场正处于短缺状态,同时闭源操作系统也给芯片适配与验证带来挑战,面对市场发展中的不可控风险,销量正处爬坡期的理想汽车启动汽车操作系统自研项目。据李想介绍,理想汽车投入200多人的研发团队和超10亿元的研发费用,最终完成汽车操作系统方案选型、架构设计和落地,并于2024年实现首个版本量产上车。
“理想星环OS实现了软硬解耦,具备适配灵活、支持硬件丰富的特点。”李想透露,相较闭源操作系统下新款芯片3—6个月的适配周期,理想星环OS能够在四周内完成芯片适配和验证,并且全面支持市场上所有车用芯片架构,其中包括英飞凌、英伟达等主流芯片以及地平线、芯驰等中国新兴芯片,真正实现芯片选择的自由。摆脱芯片受限外,理想星环OS在车身整体控制上,能够高效统一调度车内系统的模块,通过智能协调摄像头、中央算力控制器等,大幅提升理想魔毯空气悬架响应速率,将车身姿态精准控制提升73%,进一步增强整体竞争力。
自研操作系统发布的同时,理想汽车宣布将对该系统进行开源。按照理想汽车方面的规划,预计2025年4月底,理想星环OS开始逐步登陆开源社区。李想认为:“开源不仅是为全行业的开发者伙伴提供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和开发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开放。封闭只能放大系数,但开源可以放大基数。”据了解,理想汽车开源模块将包含车控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通信中间件、虚拟化平台等核心组件。
理想汽车整车操作系统架构负责人黄震则认为,智能汽车需要专用的操作系统,就如同智能手机孕育出的安卓与iOS系统,由于该领域技术门槛高,需要座舱、智驾、底盘等横向和应用、系统、硬件等纵向联合创新,但目前开源生态中并没有面向整车的操作系统。
避免重复投入,打破技术壁垒
随着自研操作系统落地及开源,理想汽车也在智能赛道找到新突破口。
“2024年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开始超过50%,这意味着上半场的电动化竞争已经结束,下半场的智能化进入关键节点。”李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智能化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核心则是自动驾驶。车辆为智能化终端,而自动驾驶一方面体现智能化提升,另一方面将进一步释放智能化应用的空间。
据了解,2024年起,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在人工智能驱动下进入高速发展周期,相继全量推送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双系统智能驾驶、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等,并计划于2025年发布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机器人大模型。李想认为,不同于手机和电脑等终端产品,汽车作为智能化产品的终端之一,首先要有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其次要具备决策能力,还要拥有执行能力以及反馈和对齐的能力。
因此,对于目前的汽车产品来说,软件与硬件缺一不可。以理想汽车为例,理想星环OS作为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汽车操作系统,集成毫秒级实时控制、高算力自动驾驶及智能交互等多样化功能,实现跨领域软硬件的深度协同与双重安全保障,能够摆脱对成本和硬件堆砌的传统解决方案的依赖。
数据显示,相比传统方案,AI算力虚拟化性能损耗降低80%,传感器设备访问时的延迟降低90%,存储资源占用则降低30%,让软件迭代更加高效。“理想星环OS每年能够为企业节省数十亿元的物料成本,并最终为消费者节省购车成本。”李想预计,理想星环OS将帮助汽车行业每年节省100亿—200亿元研发资源的重复投入,并打破闭源系统下“黑盒化”技术壁垒,重构国际供应商技术垄断格局。
事实上,近年来车企对于整车操作系统的布局正逐步升温。据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的价值将达4620亿美元,2019—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接近6%。面对市场空间,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们均在该领域加码,相继推出车机和整车操作系统。此外,2025年以来,车企对于智驾的投入与竞争已上升至新维度,从硬件的争夺逐渐转变为下放高阶智驾功能。
面对汽车行业内卷,理想汽车对汽车操作系统的开源将成为突围点。此前,在手机行业中,安卓系统的开源使其迅速扩盘,并为稳固其地位打下基础。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文 张笑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