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新一轮转型浪潮正在深化。
近日,格力地产(维权)(600185.SH)公告拟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珠海珠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珠免集团”,股票证券代码不变,经营范围从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等拟变更为免税商品销售及一般项目。
上述决定源于格力地产在2024年年末完成重大资产置换,置入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免税”)51%股权,并置出非珠海区域5家房地产子公司100%股权,公司战略定位变更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围绕大消费产业链建立运营、投资的企业集团。
5年前,格力地产首次提出拟收购珠海免税100%股权的意向,并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大消费、生物医药大健康、房地产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但后来涉及这笔收购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几经调整,其间,格力地产宣布退出房地产开发,尽管该业务时至今日仍是公司主要营收及利润来源。
2025年3月26日,格力地产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新增房地产开发业务,并将在重组完成后5年内,根据项目不同业态做出相应经营安排。其中,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海投”)已出具承诺,若公司未能在5年内整体退出房地产业务,珠海海投将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且与公司达成一致及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后,以公允的市场价格承接格力地产届时尚未去化或处置完毕的房地产业务。
向大消费转型
3月19日,格力地产股价高开涨停,截至当日收盘,报6.27元/股。
消息面上,3月18日晚间,格力地产公告拟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后的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与公司主营业务和未来战略规划相匹配,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有关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格力地产方面对记者表示,为准确体现公司战略转型规划,突出主业属性并延续品牌价值,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珠海珠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同步调整,聚焦免税商品销售及大消费产业链相关业务。上述事项尚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根据公告,格力地产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变更公司名称相关事项的议案,公司将于4月18日召开股东大会。
记者注意到,早在格力地产做出更名决定数月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建议公司更名的声音不绝于耳,认为公司当前名称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甚至损害股东利益。彼时,格力地产方面回应称:“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更名事宜,若公司有相关计划,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事实上,格力地产已于2024年12月31日完成重大资产置换,珠海免税成为其控股子公司,5家房地产子公司的100%股权及公司相关对外债务被置出,格力地产新增免税品销售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转变历经4年,其间波折不断,包括格力地产原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等,重组数度中止。直至2024年7月,格力地产公告拟对原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重大调整,当中提及,公司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主业转型。
逐步退出房地产业
在收购珠海免税转型免税及大消费运营领域之前,格力地产主要从事房地产、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业务。公司原本计划注入免税业务,联动海洋经济服务范畴,充实公司的口岸经济业务内涵,最终实现三大核心业务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但到了2024年,伴随重组方案一波三折,格力地产宣布仅谋求珠海免税的控股权,同时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对于这项决定,格力地产方面表示:“鉴于原重组方案推进时间较长,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并基于公司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主业转型的整体战略考量,综合考虑了珠海免税良好的业务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仍是格力地产主要的收入来源。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保持80%以上。
但近年来,格力地产陷入亏损。2022—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57亿元、-7.33亿元和-7.77亿元。根据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亏损12.5亿—17.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5.1亿—21.3亿元,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项目结转毛利率下降;公司结合当前市场情况,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组中,格力地产拟置出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区域唯独没有包含大本营——珠海。对于这样做的考量,格力地产方面并没有直接回应记者,仅表示将在交易完成之日起的5年内逐步完成对保留房地产业务的去化或处置工作,“该等保留房地产业务去化或处置完毕后,公司将整体退出并不再经营房地产业务。”其中,对于住宅及住宅配套车位,格力地产将加速销售去化或对外处置;对于与大消费运营相关的商业/商办等,公司将围绕重组完成后的大消费主营业务,作为经营性物业进行运营。
那么,保留下来的房地产业务是否将在接下来几年持续影响公司业绩?
对此,格力地产方面表示,公司已于 2024 年12 月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通过重组,公司将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注入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情况较好的免税业务,发展成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围绕大消费运营等产业链布局的上市公司。“免税品销售将成为上市公司未来重要的盈利来源,有利于提升未来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保护上市公司股东利益。”
未来经营挑战
置入格力地产的珠海免税主要经营免税品销售业务,是全国最早开展免税品经营业务的企业之一。
交易报告书显示,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珠海免税净利润分别约6.67亿元、4.38亿元。交易完成后,格力地产2024年上半年营收约19.36亿元,较交易前增加4274.36万元,免税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为64.56%,免税业务将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格力地产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将收窄约5.43亿元。
格力地产方面表示,一方面,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情况较好的珠海免税业务将纳入上市公司整体业务体系,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改善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公司与珠海免税在所处行业、监管体系、核心人员选任与配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公司将面临包括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和人才引进等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后续的业务整合和管控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及所需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公司仍将推动存量房地产业务的去化,若房地产行业持续波动,亦可能会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重组交易前,2023年年末、2024年6月末,格力地产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8.89%、80.66%,交易完成后分别为77.96%、79.54%。
当前,公司转型走到更名阶段,后续是否将迎来组织架构以及人员的变动调整?对此,格力地产方面对记者表示,重组完成后,珠海免税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将按照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规范性要求,综合考虑珠海免税现有业务的运营特点,进一步完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在人员整合层面,公司将发挥平台、资源、人才、管理经验优势,实现重组后企业文化、团队管理、业务发展等各方面的整合协同。“2025 年,公司将持续推进重组转型后业务融合及拓展,积极从房地产向免税及大消费运营领域转型。”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