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共享减贫经验 共促繁荣发展

转自:云南日报

过去一年,云南继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抓严抓实。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织牢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发展“1+10+3”高原特色重点产业,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同时,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滇缅、滇老、滇越及澜湄国家间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助力云南省减贫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经验“越洋出海”,在异国他乡结出“希望之花”,为全球减贫治理和全国乡村振兴贡献了云南智慧、云南经验、云南力量。

着力打造减贫“中国样本”

近年来,云南通过精准扶贫、联农带农、产业发展、东西部协作等措施,让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平而稳。构建起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走出一条云南特色减贫道路。

2024年,我省强化产业带动、增强造血功能,加强致富带头人培养,深入实施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投入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44.16亿元,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和余额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聚焦“1+10+3”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抓实“六项重点工作”,全省有机产品有效证书数和获证经营主体数均居全国第二位,14个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7万亿元,咖啡、鲜切花、烟草及制品出口额全国第一。

在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减贫的生动实践,引起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大家认为,这是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历史进程的缩影,也为全球减贫治理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作为“怒江论坛”举办地,草果在怒江减贫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怒江各族群众名副其实的脱贫果、致富果。最先引种草果的是上江镇蛮英村,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2024年草果销售收入200多万元。红彤彤的草果让群众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如今在怒江,像这样因种植草果而整村整组受益的比比皆是。

截至目前,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万亩,挂果面积62万亩,鲜果产量7.2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55%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草果种植区和核心主产区。2024年全州草果产业综合产值达22.99亿元,直接带动16.5万名群众人均增收3438元。

云南始终将农民增收致富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通过持续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农业企业达17.3万家、同比增长14.3%。通过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三个一律”,大力推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334”、蒙自市蓝莓“622”等10种利益联结模式。多措并举办好促农增收实事,稳住外出就业,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云南省持续完善动态监测,健全“政府救助平台”一键报贫机制,做到返贫致贫风险及时发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强化动态帮扶,坚持“一户一策”,对监测对象至少落实2项帮扶措施,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好动态清零,严格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稳定消除风险70.5万人。对日常暗访等发现的问题进行政治交办,组织全省一竿子插到底的政策业务培训7.8万人,开展各类问题“大起底、过筛子”,即查即改存在问题,从完善政策机制上破解难题,建立巩固长效机制。

云南经验“越洋出海”促合作

2024年10月31日,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正式发布,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集团(云南农垦集团)《建设中老丰沙里替代产业综合示范项目——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罂粟替代种植案例》入围最佳案例。

项目实施以来,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集团(云南农垦集团)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结合老挝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开展合作。在丰沙里省约乌县、奔怒县等合作种植天然橡胶、玉米、薏仁、木薯和花生等农作物9万余亩,带动村民每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加快建设以天然橡胶、玉米、薏仁、中药材和木薯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替代加工示范园区,面向丰沙里及周边省份收购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贸易示范基地,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006年以前,村里人一整年的收入不到人民币200元。现在,我一个月工资就有人民币2500元。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梭都二队胶农威通·维万桐说。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云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统一部署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与周边各国携手,凝聚发展共识,加强务实合作,积极分享我省成功的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实践经验,着力开展惠民生、促发展国际减贫合作项目,积极推动滇缅、滇老、滇越及澜湄国家间国际减贫交流合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中缅减贫合作示范项目(一期)属中国政府对缅甸政府第一个减贫发展类专项技术援助项目,是首个成功把中国精准扶贫理念与缅甸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范例。项目成功实施受到中缅双方高度肯定,“对象、措施、成效三精准”及“综合施策”等精准扶贫实践被缅甸有关部门持续广泛应用于其他项目工作中,中国减贫发展“云南故事”在缅甸广为传播。

积极推进澜湄国家间减贫交流合作。由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于2023—2024年,在中国(云南省临沧市)及其他5个澜湄国家选择一个示范村,开展“实施基于充足经济哲学的生活质量综合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讲座、研讨、境内外实地考察、实施社区发展试点项目等方式,为澜湄国家制定减贫政策和实施减贫项目提供实践经验、模式等方面参考借鉴。临沧试点项目直观展示了我省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有效填补了我省与其他澜湄5国减贫合作历史的空白,对我省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经验模式进一步“走出去”有重要意义。

在项目总结报告会上,我省临沧试点项目独有的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基层社区治理等实践经验受到澜湄国家有关官员普遍认可,希望云南贡献更多减贫发展实践经验做法,为澜湄国家减贫事业出一份力。

省乡村振兴发展与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化云南减贫及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对外交流传播,2020年以来,中心累计完成了泰国国会上议院代表团、英国等驻华使领馆、印度学者等32批次200多名外宾来访并专题交流工作。一系列活动极大拓展了与有关国家减贫实践经验共享,传递减贫“中国好声音”,为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云南贡献。(记者 王淑娟)

责任编辑:罗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共享减贫经验 共促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