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奇茹
昨天,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行。从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大赛十强项目上演“巅峰对决”。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总冠军,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霍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获得亚军,苏州极客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西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分获季军。
骨科“圣手”摘得桂冠
在经历骨盆骨折复位手术后,耄耋老人只需一周左右就能顺利出院——在过去,这样的场景很难想象。而今,在北京企业罗森博特的骨折复位机器人帮助下,已有不少高龄老人快速治愈。
骨盆骨折是骨科治疗中最严重、致死率最高的创伤之一。罗森博特董事长王豫告诉记者,如果说四肢骨折像“筷子断了”,骨盆骨折则如同“碗碎了”。在传统的骨盆复位手术中,由于骨盆周围重要的器官和血管很多,患者损伤往往极大。
凭借“全球首创的智能化骨折复位的机器人系统”项目参赛,王豫带领罗森博特摘得今年前沿大赛桂冠。公司的核心产品首次实现对于骨折手术的三维导航,全面提升骨折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并有效解决现有骨科手术机器人缺乏复位功能、手术规划完全依赖医生经验等问题,填补国际空白。
如今,在全国18个省市的20多家医院,已完成400多例这样的手术,闭合率达到100%。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骨盆骨折的患者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出血量,就能顺利完成骨盆复位手术。
成果涌现孕育未来新动能
看似科幻的场景,正在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的舞台上变成现实。
获得大赛亚军的纳析光电,突破我国高端科研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局。公司创始人李栋介绍,公司研制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显微镜“视力更好”,能看到比传统显微镜更细微的结构,还能长时间拍摄活细胞的动态变化,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病理、药物研发等方向都是医生、科研人员的好助手。
前沿大赛已成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孕育未来赛道动能的富矿。据悉,今年人工智能领域参赛项目数量达812项,其中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计算、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企业占比达到20.8%,参赛项目吸引英诺天使、中科创星、招商局创投等10余家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
大赛全球引智的效果也愈发凸显,据悉,今年境内境外赛区征集项目数量历史性地突破3200项。
为前沿企业架起创新“天梯”
“前沿大赛汇聚的是包括国内国外各领域的前沿创新项目,扩展眼界的同时,也为公司挖掘跨领域协作机会创造极佳条件。”谈及此次参赛感受时,王豫说。
“我们强化与业务处室、金融机构、特色园区、科服平台的联动,构建‘金融活水+管家服务+平台支撑’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造创新企业‘成长加速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方瑢介绍,本市为大赛优胜企业中的15家独角兽企业全部配备服务管家,“部市联动+市区联动”为企业解决融资、市场、出海、人才、空间等方面需求,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此外,大赛依托技术创新中心、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为企业提供技术对接、市场对接以及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等服务。依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30家企业先后对接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体系,其中潜在独角兽企业质肽生物就借助昭衍新药毒理试验平台,完成新药试验“关键一跃”。
搭上政府提供的“成长加速器”,企业拔节生长。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有19家参赛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61家企业成长为全球独角兽企业,79家企业成长为潜在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