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春季注意养生和预防传染病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王敏娜

核心提示

打喷嚏、流鼻涕就是感冒?春季要谨防哪些传染病传播?如何做好春季养生保健?为啥东北地区的居民更应高度关注肥胖问题?一直在坚持的减肥方法对吗?……在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家。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省卫生健康委从群众需求出发,以“时令节气”为切入点,依托权威专家团队,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发系列科普资源,举行系列“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全面、权威地推进健康知识普及。3月28日,我省举行首场“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何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王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孙英伟围绕当前最受关注的春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养生保健以及科学减重等健康知识进行详细解答。

打喷嚏、流鼻涕可能是过敏

春分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一些人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症状时,便以为是感冒。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玮提醒,现在正是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中花粉、草籽和草屑等浓度增高,容易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也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特别容易和感冒相混淆。因此,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时,首先要鉴别是不是真正的感冒。

一般来说,过敏性鼻炎患者既往多有过敏病史,主要表现就是打喷嚏和流鼻涕,尤其是闻到异味或遇见冷空气时,会出现连续打数个喷嚏、流稀水样鼻涕等症状,但通常不伴有发热和其他全身不适,离开引起刺激的环境就能恢复。感冒多为病毒引起,除了打喷嚏、流鼻涕之外,常伴有咽痛、咳嗽,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重者会全身不适。

发布会上,王玮特别提醒,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或者感冒后症状严重,如高烧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或者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测。特别是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在感冒症状出现后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这些人群容易继发肺炎,甚至因病情严重出现“白肺”。

“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王玮说,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流感小规模流行来看,我省上报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较之前并没有明显增加。

预防肠道传染病特别是手足口病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孙英伟表示,当前监测结果提示,我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目前均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在人群中的传播范围有限。

“春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易发季节,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我省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病即将进入流行期。”孙英伟说。

孙英伟重点强调了手足口病的特点和防治办法。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播方式多样,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孙英伟建议,日常要注意手卫生;宝宝的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家庭环境经常清洁和消毒;病毒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参加聚会聚餐活动。

另外,春夏季也是牛羊等家畜的产羔季节,同时也是布病的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不要喝生奶,特别是生羊奶,一定要购买检疫合格的肉、奶及其制品。

综合判断肥胖再科学减重

肥胖是“万病之源”。发布会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何冰表示,东北地区特有的饮食结构、气候特征和生活方式使得大家更应关注体重问题。从饮食结构上来说,东北地区居民米面主食摄入量较大、肉类以畜禽为主,总体呈现高油高脂高盐的特点。从气候特征来说,冬季腌菜食用比例较高,膳食纤维不足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脂肪堆积风险增加。而且东北地区居民有“囤秋粮”的习惯,导致冬季高淀粉蔬菜(如土豆、粉条)摄入量增加。

科学减重迫在眉睫。何冰认为,体重指数作为单一的肥胖诊断指标存在局限性,要通过腰围、腰高比及体脂率等多种指标标准来综合判断肥胖。腹型肥胖诊断标准:男性腹围≥90cm,女性腹围≥85cm;腰高比为腰围除以身高,≥0.5可判定为腹型肥胖。如果男性体脂率超过25%、女性超过30%,考虑存在体脂过多。所以,除了体重指数达到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外,腹型肥胖和体脂率过高的人群都要关注减重。

何冰建议,体重存在问题的人群,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性。要注意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缓而导致进食过量。在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针对有些人为了快速减重只吃水果不吃晚饭的做法,何冰强调,此法不可取,不仅容易降低人体基础代谢率,也不利于长期体重控制。

春季养生做好“春捂”多吃“春菜”

防重于治,中医“治未病”理念契合现代健康需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王莉提示,中医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讲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春季养生大有讲究。此时的辽宁处于乍暖还寒的时节,千万不要忽视“春捂”。“春捂”要注意捂下不捂上,就是腰以下多注意保暖,棉鞋棉裤不要急着换掉,上半身可以适当减少,但是一定要做好后颈部,尤其是风池、风府这些穴位的防风保暖。春季风大且气候干燥,鼻腔、咽喉和气管的屏障功能会下降,要做好室内的防尘保湿,室内湿度保持在40%至60%。

王莉建议,饮食上要多吃“春菜”,绿叶菜如菠菜、荠菜、韭菜等;芽类菜如豆芽、香椿芽等,均有助于阳气升发;根茎类如山药、莲藕等,有助于健脾养胃,缓解春燥。要注意少吃羊肉、辣椒等过于辛热之物,防止春季上火,忌食寒凉之品,避免损伤初升之阳气。

起居上,注意晚睡早起。这里的“晚睡”并非指熬夜,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而言,可以适当延迟睡眠时间,但是不能晚于23时进入深睡眠。为了顺应阳气升发,一定要早起,午间可小憩20分钟,缓解“春困”。

另外,春天养生,就要多在开阔的地方走动走动,或者在庭院里活动活动胳膊腿。由于春季脑血管病高发,王莉特别提醒中老年朋友,饮食一定要清淡一些,调整好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改掉吃、动、睡和情绪上的不良习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春季注意养生和预防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