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非遗体验
N记者 张依雯 通讯员 吴英春
3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泰美好 春‘趣’非常集”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嘉兴市实验小学西校区热闹举行。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活动开幕式上,嘉兴市实验小学西校区施翠红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传统技艺,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非遗情景剧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故事,南湖船拳刚劲有力,尽显地方特色,舞狮吐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正式拉开了此次非遗盛宴的帷幕。
现场,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让同学们应接不暇。那些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老工匠们,与朝气蓬勃、充满好奇的小学生们亲密互动。
南湖晚报小记者们也积极参与采访,他们手持纸笔,穿梭于活动现场。“您好,我是南湖晚报小记者,这些非遗技艺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您觉得在现代社会,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上非遗呢?” 紧接着,另一位小记者也问道:“您觉得在这过程中,最难的是哪一步呀?像我们小学生,容易上手吗?”小记者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回答,在一问一答中,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为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本次市集汇聚15项非遗技艺,既有传承悠久的“平湖圆作技艺”“非遗麦秆画”,也有巧夺天工的“海宁皮影戏偶制作”“嘉兴剪纸”,更有融合生活美学的“非遗香道”“嘉善非遗盘扣”等。各个摊位前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同学们围在漂漆书签制作摊位前,眼中满是新奇。只见颜料滴入水中,轻轻搅拌,就形成了独特的纹理,然后把准备好的书签缓缓放入水中,再轻轻取出,原本素净的书签瞬间披上了绚丽的外衣。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尝试,一个个漂亮的漂漆书签在他们手中诞生。
非遗活字印刷术摊位前,孩子们了解到古代印刷术的神奇。排版、涂墨、印刷。孩子们亲手将活字排列整齐,涂上油墨,然后用滚筒在纸上滚动,不一会儿,一张清晰的印刷品就完成了,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
葫芦烙画区域,烧热的烙铁在葫芦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淡淡的焦味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他们仔细观察着烙铁在葫芦表面游走的轨迹,纷纷拿起烙铁,在前辈的指导下,尝试在小葫芦上烙下自己的创意。
非遗南湖菱画摊位上,孩子们用彩笔在菱角上描绘出心中的美好画面,一旁的老师再给予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建议,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南湖菱画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五老带五小” 的模式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艺术家、老工匠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手把手地教孩子们领略非遗之美。而 “五小” 们,在 “五老” 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让非遗传承的接力棒在校园中稳稳传递。
今后,南湖区教体局、共青团南湖区委、南湖区关工委也将继续通过“五老带五小”的模式,邀请南湖区“五老”中的技艺传承人,向“五小”传授传统技艺,动员广大少年儿童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传承好南湖文化匠心。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提升青少年对非遗技艺的兴趣与理解。
参与此类非遗活动的红船少年、小记者,可以将做好的作品拍照上传至读嘉APP平台,流程为:读嘉APP—小记者—南湖晚报小记者—专题“五老带五小非遗作品征集”。投稿时请附上作者学校、班级、姓名等相关信息。我们将对所有来稿进行筛选评审,同时结合重要活动将优秀作品进行线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