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不一样的他

  编者按

  “作文五色云”写人作文短视频推出后,同学们在3月主题征稿中充分运用了新掌握的写作方法,踊跃投稿,佳作不断。本期刊登的文章,所写人物是朋友和邻居。同学们抓住人物的特点,将最熟悉的朋友当做陌生人来观察,将有些陌生的邻居当做亲近的人来了解,写出了不一样的他们。

  哪吒

  田幂 (8岁)

  北京西城区康乐里小学明理校区三年级(1)班

  好友老达

  王骏龙(13岁)

  北京中学初一(4)班

  他迎着破云而出的暖阳,踩着满地碎金般的光斑,朝我走来——那就是我的好朋友,老达。

  他的国字脸上嵌着丰润的五官,圆润的下巴随着说话微微颤动,不高的身子却显得强壮,细碎的刘海儿垂在宽阔的脑门上,走路时衣角带风,却意外透着股憨态可掬的灵巧。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藏在肉乎乎的眼皮下,却亮得像雪地里滚动的玻璃珠,转瞬就能映出题目的关窍。

  我们的友谊,始于球桌旁的谦让。那天,全校同学挤在走廊尽头的桌面足球台边,呼喝声震得玻璃窗嗡嗡作响。隔壁班的“旋风队”正展开攻防战,穿红球衣的小人像踩着风火轮,杆子一转便带起残影。足球在“绿茵场”上横冲直撞,“咚”地撞上门柱时,围观人群爆发出潮水般的惊呼。老达在人群外来回踱步,圆润的身形像只焦急的企鹅,鼻尖上的汗珠凝成细小的水晶。

  终于轮到我们班时,他一个猛子扎进人群,校服后背绷出深深的褶皱,像张拉满的弓。他的指尖刚握住球杆,却突然转过头来——我正缩在墙角,羡慕的眼神死死盯着旋转的小人。我可真想试一次啊!但是我没有经验……正当我犹豫时,他突然松开球杆,抓过我的手按在控制杆上,“你来!”我不知所措,下意识地后退,“我、我不行,我还是去写作业吧!”可他的脚像生了根似的,喉结上下滚动,胖乎乎的手指在空中划着射门弧线。我看看他,再看看控制杆,终于下定决心说,“要不,咱们还是一起轮流玩吧!”他嘿嘿笑着搓手,肉嘟嘟的脸颊挤出两个酒窝:“那你先当守门员,3分钟后换我!”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

  这份情谊更在学业中抽枝散叶。老达平时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说话时,成语典故信手拈来,活脱脱一个少年文豪。上学期,我因道法成绩低迷而终日郁郁。一天课间,老达晃着“企鹅步”,抱着道法课本坐到我桌前,自信地一拍胸脯:“老达七天道法训练营,包你卷面开花!”晨读时,他拆解公式如庖丁解牛;午休时,他用胖乎乎的手掌盖住我打瞌睡的眼睛;放学前,他塞给我手抄的“破题三诀”。期末考场上,展开试卷那刻,我仿佛看见他圆滚滚的指头正戳着例题,鼻翼翕动着说:“看这题!就像桌面足球里控制小人射门一样,要找多个角度嘛!”

  我总能想起他教人解题时的模样:圆脸几乎要贴到草稿纸上,肉嘟嘟的手掌握笔却稳如松根,讲至激动处,整个人会跟着解题步骤左右摇晃——动作看上去有些笨拙,但掩不住他的学识、聪慧与热情。

  真正的友谊无需喧哗。像老达让出球杆时发亮的眼睛,像他讲题时鼻尖悬而不落的汗珠,像阴云散开后扑在脸上的阳光——看似笨拙,却把每一份温暖都夯得实实在在。

  我们班的“小太阳”

  沈星媛(13岁)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初一(9)班

  教室的玻璃窗总是一尘不染,阳光透过,在课桌上洒下跃动的光斑。讲台上的粉笔在收纳盒中永远整整齐齐,就连卫生角的扫帚都像列队的士兵般昂首挺胸。这些细微处的温暖,都来自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小王。他就像一株永远向着阳光的向日葵,用点点光芒温暖着整个班级。

  第一次注意到小王,是开学那天他主动擦黑板的时候。瘦小的个子裹在宽大的校服里,袖子习惯性地撸到手肘,露出晒成小麦色的手臂。他擦黑板时特别认真,先用板擦把粉笔字迹擦去,再用浸湿的抹布横向擦拭三遍,最后连黑板槽里散落的粉笔灰都要用纸巾一点点蘸出来。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那双眼睛,笑起来弯成月牙形的眼睛藏在黑框眼镜后,永远盛着暖融融的笑意。

  记得那次大扫除,负责扫地的同学生病请假。当值日表上的空缺让所有人犯难时,小王早已撸好袖子,拎起扫帚开始打扫。他独自蹲在教室角落清理地砖污垢,我看见他弓着腰,拇指被扫把磨得通红,却仍在细致地检查每块地砖的缝隙。那一刻,扫帚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像极了春蚕食桑的温柔细语。

  最难忘的是初春那个下午,校园古木新抽的嫩芽在风中轻颤,小王撑着疼痛欲裂的脑袋来上学。放学后,我们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留下来,把教室打扫得锃亮。当小王从医务室回来时,迎接他的是四十张灿烂的笑脸:“小太阳歇一歇,今天我们来发光!”他镜片后的月牙眼忽然溢满笑意,伴着同学们的欢笑声漫过整个教室。

  每当我看见玻璃窗上跃动的光斑,就会想起小王擦拭时专注的侧脸。这个总躲在劳动工具后的男孩,用扫帚作笔,以汗水为墨,在我们青春的书页上写下最温暖的注脚。原来真正的光芒不在于多么耀眼,而在于能照亮多少需要温暖的角落。那跃动的光斑里,永远藏着我们班“小太阳”的温度。指导教师:柳雪柠

  平凡中的伟大

  刘佩迪(11岁)

  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五年级(1)班

  谷爱凌滑雪夺冠,我们为她欢呼点赞;周深在演唱会上用歌声触动观众心灵,我们为他热情叫好……的确,生活中从不缺少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只是人们往往更热衷于聚焦明星与偶像。而我,却想把赞美献给一位热情善良的小区门卫——陈叔叔。

  初次见到陈叔叔,是在我去门卫室取快递的时候。我刚踏入门卫室半步,便听到一个粗犷的声音:“谁呀?”我被吓得一哆嗦,定眼瞧去,是一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陌生男子。他个头不算高,眉毛又浓又密,鼻梁宽阔,眼睛却格外明亮有神。“我……我来取个快递……”我一下子有些紧张。只见他缓缓转过身,轻轻推了推眼镜,当我与他目光交会时,心里不禁生出一丝畏惧,他的眼神锐利如剑,仿佛能洞悉一切。“住在哪?”他问道,我结结巴巴地报出了门牌号。他站起身来,微微费力地弯下腰,随后从桌子旁堆积如山的箱子里找出一个递给我。我接过小箱子,便匆匆跑出了门卫室,而他则像老鹰一般注视着我离去。那时我心想:这个叔叔看起来凶巴巴的,该不会是坏人吧?

  有一天,妈妈让我下楼扔垃圾。我提着沉甸甸的垃圾袋,捂着鼻子匆匆跑到垃圾桶旁,累得气喘吁吁。我使出全身力气一扔,垃圾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入了垃圾桶。我刚准备转身回家,突然发觉手里少了些什么。我一拍大腿,心里暗叫:“完了!”家门钥匙竟然在刚才用力扔垃圾时,一同掉进了垃圾桶。我顿时惊慌失措,这可如何是好?我环顾四周,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黑瘦身影从我身旁经过。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大声喊道:“叔叔,我的钥匙掉进垃圾桶里了,您能帮帮我吗?”他听到后,立刻朝我快步走来,轻声安慰道:“孩子别着急,叔叔帮你把钥匙找出来。”说着,他走到垃圾桶旁,费力地把大垃圾桶拉了出来,然后在一堆臭气熏天的垃圾袋里仔细翻找。不一会儿,他便将钥匙捡了出来,在身上轻轻蹭了蹭,递给我说道:“快回家吧。”之后,他又耐心地将垃圾一一整理好。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我都没来得及好好说声谢谢。在这一刻,他的身影在我心中变得高大起来。

  明星的光芒或许璀璨,可那些散落在尘埃里的微光,却以另一种方式织就了人间温暖。在生活中,陈叔叔这样的人或许平凡普通,容易被人忽视,但他在我急需帮助时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举动,却深深打动了我。他就是那个令我感动的人,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让我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

  邻居老李

  陈天嘉(13岁)

  北京中学东泽校区七年级(11)班

  在我家楼下,住着邻居老李。年近五十的他,守着不大的屋子,却将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一天,楼上张阿姨家的水管突发漏水。水流不断从破裂处涌出,在地板上漫延开来。张阿姨急得在屋里直打转,不知如何是好。老李听闻此事,二话不说,拎起工具包就快步上楼。一进家门,他迅速查看现场,凭借丰富的经验,很快判断出问题所在。随后,他手脚麻利地操作起来:熟练地拆卸零件,更换损坏部位。仅仅十分钟,原本不断冒水的水管就被修好了。张阿姨感激不已,老李却只是笑着摆摆手,说道:“邻里之间,这点忙不算啥,应该的!”后来,张阿姨绘声绘色地把那天发生的一切讲给每一个碰到的人听,大家纷纷称赞老李真是热心肠。

  老李的“不一样”,还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热爱上。凭借早年学过的园艺手艺,他将自家小花园打理得生机盎然。每天放学路过他的花园,我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欣赏园中美景。春天,园子里百花争艳,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馥郁的花香引得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忙碌;夏天,满园的青草郁郁葱葱,带来丝丝凉意;秋天,各色菊花肆意绽放,为小院添上一抹明艳;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下,红梅傲雪挺立,恰似一幅“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绝美画卷。不仅如此,老李还常将亲手栽种的鲜花分送给邻里,让大家一同感受生活的美好。

  除了园艺,老李还有个独特的爱好——收集旧物。有一回,他在路边捡回一个破旧书架。旁人看来,那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木头,可老李却如获至宝。接下来的四天里,他全身心投入到改造工作中:锯断、重组、打磨、上漆……最终,一个崭新的小茶几出现在众人眼前。摆上精致的茶具,老李惬意地坐在藤椅上,跷起二郎腿,轻摇蒲扇,微闭双眼,时而浅酌两口香茗,时而哼唱几句京剧,悠然自得的模样,满是对生活的热爱。有人打趣说他这是变废为宝,老李却认真地说:“我只是给了它们新的生命。”

  老李虽只有高中学历,却深谙生活的真谛。他常念叨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他眼中,世间万物皆有价值,关键在于能否用心去发掘。

  老李就是这样一个人,用善良与热爱,成为邻里生活中温暖的存在。他让我明白,一个人的独特之处,无关身份地位,而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待他人的真心。老李,恰似一束光,照亮我们平凡的生活,让每一个日子充满温暖。指导教师:甄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不一样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