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开栏语
每年3月和4月是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也常常是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依旧严峻的时期。从川东北到川西高原,数以万计的消防员、扑火队员、护林员、基层干部、网格员们坚守在防火一线,守护宝贵的林草资源。
在2025年四川省“3·30”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前后,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四川省第三届“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代表,听听他们的护林防火故事。
四川在线记者 刘珩
3月26日晚,从成都市龙泉山奔赴巴中市通江县;3月28日清晨,再从通江县转战川陕边界的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两天赶路近800公里,这是高吉永的行程记录,背后则是两起被快速处置的森林火情。
高吉永习惯了千里奔袭的灭火救援,他是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的大队长,从事森林消防工作22年,参与扑救森林火情上百起。
3月以来,全省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高吉永也愈发忙碌,到龙泉山和都江堰的前置驻防点检查,带队测试新装备、训练新战法……“我们的队员一直在防火一线,随时做好了灭火救援准备。”高吉永说。
3月26日,特勤大队的消防员在龙泉山实装训练。雅江山火中通宵找火场 及时撤离避险林火爆燃
“火场是不是还有烟点,赶紧清理,再运一些水上去。”3月27日上午,记者在巴中市通江县的一处森林火情现场见到了高吉永,他有些疲惫,仍然不忘提醒队员。
高吉永身材精壮、皮肤黝黑,打火时胆大心细。到达火场后,他会安排队员们休整,自己则带着骨干们跑到火场周围实地勘查,研判火线发展态势,了解地形植被特征,摸清所有情况后再指挥打火。
然而,在“3·15”雅江森林火灾扑救中,找到火场却成了头等困难。2024年3月16日深夜,高吉永带队到达雅江,那时山火已蔓延数百公顷,发展成多个火场,而他接到的任务是去距离前方指挥部约50公里的一处高山,阻击火头。
“3·15”雅江森林火灾中,特勤大队的消防员在林间灭火。程雪力 摄一次山火能发展蔓延50公里?高吉永心里也在打鼓,但面前的大火让他没时间犹疑。他沿着国道、乡道、土路,最后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徒步攀上覆盖着冰雪的山脊线,耗时4个小时,他在夜色中看到了那条蔓延超过1公里的火线。
开路、架设管带、出水迎击火头……高吉永告诉记者,当天中午,队员们成功打灭了这处火头,但因为在超过4000米海拔的高山扑火,一半以上的队员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一些队员在调整后一直坚持到了扑火结束。
火场最大的危险是未知的危险,被火包围是森林消防员都可能经历的梦魇。高吉永记得,在“3·15”雅江森林火灾的扑救过程中,曾发生一次林火爆燃,他在发现山脚的林区冒烟后,立即通知在山上灭火的队员撤离,成功避险。
“3·15”雅江森林火灾中,特勤大队的消防员在林间灭火。程雪力 摄“我把队员们带到火场,他们把后背交给我,我也得安全地把他们带回去。”高吉永表示,每到一处新火场,他都会提前找到紧急避难场所,并通过无人机开展24小时不间断侦查,通过航拍视频和红外热成像分析火场变化情况,确保队员们安全。
见证灭火理念和装备升级 将无人机运用至火场一线
进入防火期以来,特勤大队的消防员们没闲着,兵分两组到都江堰和龙泉山前置执勤。“这两个地方是成都的重点林区,人员活动多,火源管理难度大,队伍前置可以缩短警情反应时间。”高吉永告诉记者,队员们要开展带装巡护和实装训练,熟悉林区情况。
从事森林消防22年,高吉永参与并见证了森林消防事业的变与不变。在高吉永看来,一个成熟的消防员需要强健的体能、识别火场情况的经验和火场中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这些从来没有变过,他也时常以此提醒自己和队员们。
救火理念则实现了更新换代。高吉永告诉记者,例如“以水灭火”“深夜不灭火”“大风天气不灭火”这样的理念更安全、更科学,已经成为了当下森林火情扑救的制度规定。
高吉永(左三)指挥灭火救援。救援装备也全面升级。“以前的火场侦查,都是靠指挥员通过肉眼和经验判断,观测手段有限,现在我们可以用无人机航拍,快速完成火场三维建模。”高吉永说,每次出动灭火,他都会带上多款无人机,其中点火无人机可以在悬崖峭壁上开展点烧,实现以火灭火;而大载重无人机则可以将装备和补给快速运到灭火一线,既节省人力又能缩短时间。
而令他感触最深的,是越来越多人关注森林防火。平日里,他会带着队员们走进社区、学校,宣传森林防火的知识,展示森林火灾扑救装备,总能引来大批市民围观学习。
“最近已经到了全省防火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不带火种进山。”谈及本轮防火期,高吉永还是有些忧心,“如果发现了森林火情,请拨打12119报警,协助救援人员早出动、早处置。”
(照片、视频除署名外,由四川森林消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