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技能人才总量2093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68万,已占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的三成以上。”日前,记者从广东省总工会获悉,近年来,广东省总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注重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一系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同时聚焦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大力开展劳模工匠选树和劳动竞赛,为该省高质量发展持续锻造高技能人才。
“小型研讨区”“交流展示区”“训练模拟区”功能明确,创新讨论不间断,头脑风暴随时进行……这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主任邓艳梅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已是常态。“目前工作室累计申报专利35项,获得各类创新奖项44项,为企业节约资金超过3亿元,有32名成员成长为劳模、技术创新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杰出人才等。”邓艳梅告诉记者。
像邓艳梅这样的创新工作室,在广东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创建命名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近1.5万家,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创效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广东省总加大了对技能人才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办法》,每两年命名100家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每家给予10万元补助资金,对考核评价为“优秀”的创新工作室给予30万元经费支持。
在工作室数量持续增加的基础上,2021年,广东省总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这是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设有教育医疗、制造业、海事、港口、5G技术等12个分联盟,共吸纳110个创新工作室。
邓艳梅是5G技术分联盟的领衔人。分联盟包含了电信系统的8个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成员们每个月召开“云会议”,还开展了一系列线下培训和技术课题攻关。例如,在开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时钟同步安全应对及能力输出》项目过程中,通过分联盟联合攻关,解决中国电信移动网授时安全隐患,为关键行业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时频信号。该项目先后获授权专利45项,2022年至2024年累计创效5200万元。
在广东省总带动下,广东各地工会以当地产业特色为抓手,创建跨行业、跨企业、跨城市的创新工作室联盟。2022年,中山市人民医院李斌飞创新工作室与中国邮政中山分公司韦艳梅创新工作室联合启动医缴配全流程服务项目,开发涵盖停车、就诊、缴费、配药、邮寄等流程的一条龙服务小程序,顺利打通医院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中山和潮州两市签订合作协议,在红木家具、木雕、灯饰、陶瓷、绣艺与烹饪等领域实现了创新工作室跨城结盟,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建设省级工匠学院,将培训和教学办到生产线;组织劳模工匠深入基层,将解决痛点难点的方法展示在第一线。这是广东省总帮助广大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提升的又一举措。
目前,广东共有19家省级工匠学院,广汽工匠学院便是其中一家。广汽工匠搭建起覆盖汽车全产业链的阶梯式培养体系,构建了从高级工到特级技师的完整培养路径。
在广汽集团,一位行业钣金技术能手研制出“分流拉拔器”“自动定位撬”,使钣金返修效率提高50%,成功获评特级技师。“这是学院打通特级技师评审标准与产业需求对接通道的真实写照。”广汽集团培训中心主任王友标表示,在特级技师评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学院创新性地融入业绩评审、创新贡献等维度。学院还将特级技师作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将“传帮带”纳入评审考核体系。
此外,广东省总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创新创造活动,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举办各类竞赛5300多项,参赛职工2746万人次,取得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职工创新成果548万项。连续7年开办省劳模工匠本科班,帮助646名一线产业工人进入大学课堂;连续13年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帮助近30万名职工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