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打造“零碳岛屿”样板

零碳岛屿,指通过系统性减排、清洁能源替代、生态修复及碳汇补偿等方式,实现岛屿范围内碳排放与碳吸收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近日,一批由住建部组织的专家学者到莆田湄洲岛实地调研,从专业角度对创建近零碳示范区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助力高标准打造“零碳岛屿”样板。

作为国家首批“和美海岛”,湄洲岛近年来深入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围绕建筑绿色化、园林景观生态低碳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固废资源化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交通绿色化、运营智慧化、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探索建设零碳示范区的实施路径。

在构建新能源体系中实现绿电覆盖。在岛上,妈祖祖庙旁的餐厅屋顶、轮渡码头的风雨廊道、红树林生态公园、酒店的车棚顶等,随处可见光伏发电落地。以轮渡码头长达数十米的“彩虹”风雨廊为例,光伏一体化与建筑巧妙结合,将光资源转化为绿色电能,兼具美观与实用性。再者,超过500家民宿完成全电厨房改造,平均用能成本仅为液化气的1/4,既有“烟火气”,又多了绿色与清新。数据显示,湄洲岛目前77%的电能来自清洁能源,将持续推进高电气化率、高绿电覆盖率、新能源100%消纳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持零碳海岛建设。

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各类场景。先看海岛建筑,除了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风光互补路灯之外,会追光的百叶帘、能发电的光能地砖、LED光电玻璃栏杆、光电透明大屏等,也是处处有“玄机”。再看出行,全岛共投运约800辆北斗三号共享电单车、1700余辆共享自行车,包括新能源公交车、共享电动汽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共同构建起绿色高效的海岛交通网络,成为居民与游客穿梭小岛的首选方式。在这里,绿色低碳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旅游、生产、生活等不同场景,犹如春风细雨浸润着每个角落。

用智慧管理确保排碳“心中有数”。眼下,当地构建“双碳”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全岛碳排放数据,预测和调度能源使用;今后,还将通过感知气象、人流量、时间节律等外部环境,预测和调度全岛绿色智慧应用场景。未来岛上不仅能够查看整体的碳排放量,也可轻松查看个人的“碳排放”,由此号召全民参与做“低碳达人”。

其实,零碳岛屿建设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社区参与,构建一个能源清洁化、产业低碳化、生态稳定化的海岛社会。湄洲岛通过“能源转型+生态修复+智慧管理”的综合模式,不仅实现碳排放大幅削减,还推动生态旅游与妈祖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海岛低碳发展的标杆。福建岛屿众多,期待湄洲岛的探索经验成为可参考借鉴的范本模板,让更多岛屿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理念的深度融合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打造“零碳岛屿”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