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漳州龙海建立“常驻+轮驻+随驻”机制深度嵌入综治网络

转自:公安部新闻传媒

公安机关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经验报道⑤

公安机关“穿针引线” 同解群众“急难愁盼”

漳州龙海建立“常驻+轮驻+随驻”机制深度嵌入综治网络

近日,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综治中心警务服务窗口前,民警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停车纠纷。矛盾双方现场签下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并对民警的秉公处置表示认可。“这里就是专治‘心疙瘩’的地方。”民警指着墙上“矛盾不上交”的标语微笑着说。

小小警务服务窗口折射出漳州市公安局龙海分局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深层实践——以公安之力“穿针引线”,织密平安网,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闽南大地落地生根。

公安力量沉下去,治理效能提上来

2021年10月,漳州市综治中心正式成立,聚焦基层基础、智治赋能、实战实效、便民利民,创新开展“平安漳州e家”平台建设,推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组织“全贯通”、场所规范建设“全覆盖”、矛盾预防化解“全链条”。

3年多时间里,漳州市综治中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规划蓝图变成实景图。龙海分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龙海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治中心是公安机关践行‘主动警务’的重要阵地之一,我们以‘常驻+轮驻+随驻’机制深度嵌入综治网络。”

龙海分局派遣经验丰富的民警常驻一线,专门处置有关纠纷;各派出所与司法、信访部门“肩并肩”办公,联合攻坚复杂矛盾;96111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24小时响应,民警深度参与,与综治中心调解员“线上接单、线下跑腿”,推动实现“只进一扇门,能解万家愁”。

在龙海区综治中心,群众王先生对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室的高效处置感慨万分。去年,他因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与对方当事人僵持不下。经龙海区综治中心流转,纠纷由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室接手。之后,调解室民警、法官、保险专员联手,仅用半天便促使矛盾双方签下赔偿协议。

数据联动跑起来,社会治安好起来

“您有一条新的警情待处置。”今年2月11日2时,龙海区综治中心值班民警手机响起提示音。原来,龙海区某小区综治网格员通过“平安漳州e家”平台上报了一条信息,称几名男子形迹可疑。龙海区综治中心立即预警,公安平台同步接收信息,值班民警第一时间行动。很快,巡逻民警赶到现场,打掉一个流动赌博团伙。

“现在,触角延伸更广泛、数据分析更扎实,隐患刚冒头就能被掐灭。”参与行动的民警看着平台推送的信息,深有感触。

目前,公安机关与综治中心通过信息共享、联勤联动,实现对治安隐患的“秒级响应”。龙海分局还建立了以警情为中心,以“人工智能+标签赋分”为手段的矛盾纠纷警情动态研判机制,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预警。

依托“平安漳州e家”平台,龙海分局定期对警情、案情等开展分析研判,精准绘制区域“平安态势图”,形成“平安指数”,并推广线上调解室,务工人员异地讨薪可视频连线民警、法官,“屏对屏”签下调解协议……科技赋能下,公安机关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矛盾纠纷化开来,平安根基牢起来

1月20日,漳州市96111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电话急促响起。原来,群众黄先生希望改建自家房屋,但是发现可能不符合有关政策要求,情绪激动。接线员及时将黄先生所提诉求录入“平安漳州e家”平台,形成群众诉求工单,批转员按属地转办到龙海区。很快,属地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深入基层,了解黄先生现实困难和意图,并联合镇、村干部开展工作,稳定黄先生情绪。龙海区综治中心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其建房申请,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

迅速回应民生诉求,在漳州各综治中心已成常态。综治中心点亮的不仅是问题处理的“路灯”,更是温暖百姓的“心灯”。

龙海分局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对存量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梳理,对重点矛盾纠纷推送属地派出所落实跟踪回访制度,对调处结束的矛盾纠纷及时以“电话+入户+微信”方式开展“回头看”,详细掌握调解协议落实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公安融入综治中心,不是简单的‘挂牌入驻’,而是传承弘扬‘漳州110’精神,永当‘人民的保护神’。”龙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分局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让平安看得见、摸得着。(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袁灏 通讯员洪凌霄 林党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漳州龙海建立“常驻+轮驻+随驻”机制深度嵌入综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