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供应链做减法、自有品牌做加法:商超决胜从门店到商品|乐言商业

永辉超市(601933.SH)最近有点忙,先是宣布黑龙江、吉林12家门店将停业,而在这个周末,又高调举行了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该公司高层宣布今年将完成超200家门店调改,聚焦核心供应商,砍掉中间商,把层层加价转为裸价直采,同时也拟取消对供应商的各种收费,零供关系要从博弈变为共生。

永辉超市的供应商大会折射出零售行业的竞争趋势变化——从比拼门店规模向供应链能力、商品价值转变。

其实商品一直是商业最本质的核心,然而多年前,“跑马圈地”是各大零售商的竞争法则,彼时能占有多少市场份额、开设多少家门店才是“王道”。甚至同一品牌的零售业者近距离开店,造成企业内部竞争,理由很简单——与其让竞对拿下门店,还不如自己拿下,至于是否会导致内耗,那都是其次。

久而久之,零售企业的竞争逻辑变成了比拼规模,看谁开店数量多。然而,当电商冲击加剧、各类成本高企以及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后,不少实体零售企业承压,比如永辉超市已经持续亏损数年并关店止损、家乐福大批量关店、易买得等也陆续撤出市场。与此同时,强调高性价比的山姆和COSTCO等会员店业态崛起。一时间,零售商的竞争逻辑从开店数量转变为比拼高性价比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高性价比商品并不容易。高性价比商品需要有强大的采购人员去发掘,即所谓的爆款,然而要成为爆款需要具有独特性、价格合理、质量过关和供应稳定。

从独特性来看,独家定制商品是一大趋势,比如永辉超市、COSTCO等都有仅在该品牌门店才能买到的独家货物,这非常考验零售商的销售能力,只有具备“清货”优势的零售商才有资格去研发和定制独家商品,否则会产生滞销。

大力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是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方法。自有品牌商品相对价格低,且有品质保证,对于一些非强品牌的商品而言,自有品牌商品的平替性非常强。比如永辉超市方面表示,目前自有品牌商品的渗透率在5%左右,到2029年该数字期望达到40%。而山姆、COSTCO等会员店这几年也都在进一步增加自有品牌商品的比例。也就是说,要吸引更多消费者,在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商品方面要做加法。

与此同时,在整体上下游供应链则需要做减法。比如零供关系中有一大矛盾就是各类收费,包括进场费、堆头费等,这些费用的增加既压缩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也使得零售端价格上涨,不利于高性价比定价。永辉超市方面透露,未来拟取消对供应商的各种收费,取消区采,转变为总部集采,进行裸价合作,零供关系要从博弈变为共生。少了中间商环节则零售端价格可以降低,这就是减法。

在SKU(商品品类)方面也要同步做减法,一般大卖场的单店SKU在1万多,而山姆、COSTCO的SKU仅4000左右,这是更精简的布局,即能被摆上货架的商品都是经过筛选的精品,是更精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步步高、永辉超市等在做门店调改时都大量更换和减少了具体的商品品类,以做到精准营销。根据永辉超市的规划,未来要聚焦核心大单品,3年目标是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事实上,麦德龙、盒马、七鲜等也都在努力发掘关键商品,将SKU更精简,以更精准符合消费者需要。

如果能做好增加优质独家商品和自有品牌商品,减少中间商和SKU,那么就可以打造一批受欢迎的热销商品,且由于商品是定制化和直接采购,也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供应。从商品定位到供应链管理,以消费者需求为立场,回归商业本质,将零售业的“圈地战”转变为以商品为核心的良性竞争,才能实现零售从业者们的共赢。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供应链做减法、自有品牌做加法:商超决胜从门店到商品|乐言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