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长三角首航的“南湖密码”

转自:嘉兴日报

  ■撰稿 徐梦倩 李 瑾 金新杰 图片由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3月18日上午9点45分,贝尔505直升机的桨叶搅动气流,从嘉兴南湖区腾空而起,25分钟后平稳降落在苏州金鸡湖畔圆融星座楼顶停机坪。

  这条全长275公里的低空交通环线,首次串联起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三大经济地标,将三地通勤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相当于同城范畴。

  这场载入长三角交通史的直升机环线首飞,标志着长三角正式迈入立体交通新时代。

  当直升机掠过南湖红船上空,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汇——这片孕育红色基因的热土,正以“低空视角”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长三角首条低空环线落子南湖,南湖区凭什么?

  答案就藏在南湖区两年间构建的低空经济创新体系中。

  破局:

  顶层设计的南湖智慧

  南湖区的“首航”绝非偶然。

  作为全国首个系统性布局低空经济的县区,其发展脉络可追溯至2022年——南湖区率先引入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南湖区政府共建的南湖交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湖交科院”),这是全国首个以立体交通为研究核心的新型智库。

  为了做好统筹协调,南湖区持续创新高效服务应急消防、水利、交通执法、城市管理、国土管理等刚性需求,以及物流、医疗、景区、餐饮等行业细分领域快捷需求,初步形成有南湖特色的空域开发、实践应用、产业发展、运行管理、标准策源、职业开发“六位一体”低空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起由“地”到“天”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与此同时,南湖区着力打造国家级路空一体先进交通示范区,推进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处理”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2024年4月,南湖区“城乡无人机运输和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入选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先导项目,开创“支线运输+末端配送”立体物流模式,并全力推动低空航路网、无人机创新营地、运行管控平台、低空飞行保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低空交通大骨架。

  政策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为进一步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南湖区积极推进全国首个县级低空空域规划《南湖区低空空域管制与航路航线规划》编制,划设四级航线网络和城市配送网络、医疗应急网络、快递物流网络,构建廊道网络。

  2024年12月,《南湖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计划(2024—2027年)》出台,明确到2027年要实现低空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低空交通网络基本完备、低空应用场景加快拓展、低空管理机制运转顺畅、低空试点示范成效显著,推动形成低空管理与服务共进、应用与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让“南湖模式”下的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奋进:

  激活应用场景的“一池春水”

  当无人机载着药品降落在凤桥镇中心卫生所停机坪;

  当飞行汽车载着游客掠过马家浜遗址千年文明脉络;

  当智能巡查无人机锁定隐蔽排污口……

  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南湖区转化为现实。

  依托“交邮医救”“文交体旅”“执巡验防”三大创新场景,这片红色土地正书写低空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南湖样本。

  据了解,目前南湖区正加速完善“空中120”应急体系,建立起覆盖“血站—三甲医院—乡镇中心医院—村卫生所”的空中医疗物资配送网络,开辟13条低空配送线路,实现血浆及生物制剂常态化无人机运输,较传统救护车救援节省时间50%。投送快递验证性飞行,则为实现农产品、外卖低空配送打下基础。

  结合古镇、美丽乡村、历史遗产等特色旅游资源,该区将探索空中观光、航空展览等低空旅游观光项目,打造商业消费新场景。目前已在马家浜文化遗址、梅花洲景区开展多次飞行汽车飞行试验,探索低空旅游;在凤桥镇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工投送快递,完成多次水蜜桃、葡萄等农产品低空配送。

  此外,南湖区还以无人机智慧巡查方式,精准实现社会治理盲区全覆盖,提升巡查效率与质量,填补传统巡查方式空白。根据计划,南湖新区(东栅街道)拟开展涵盖7个部门共22个场景的综合应用试点,推动全区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立体化、智能化。

  领航:

  产业生态的集群突围

  在长三角低空经济版图上,一个全要素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成型。

  2024年6月,随着余新镇无人机产业园的正式揭牌,南湖区汇聚了以上海忒奕领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低空关键环节和配套企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也印证着这片红色土地构建低空经济“南湖模式”的战略雄心——从研发测试到场景应用,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一条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已然破茧。

  “低空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南湖区着力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中创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无人直升机飞控核心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应急通信、森林消防、物资投送、电力吊装、后勤保障等领域,其龙头引领作用,将辐射带动全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据介绍,南湖区具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培育发展低空经济条件好、潜力足。

  为了更好地培育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南湖区聚焦产业发展,一方面实施补链强链行动,积极组织承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讨会,推动新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低空经济优质人才、项目、企业落户,逐步建立集研发、制造、总装、测试、检测于一体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

  另一方面,南湖区加大招引培育力度,谋划布局南湖未来交通小镇,推进以低空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制造、试验试飞、定制化产业载体建设与运营服务为特色的无人机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大力度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加快构建“南湖交科院+综合立体交通测试场+项目产业基地”协同创新体,建设具有支持仿真、检测、认证和实训等能力的一站化基地,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低空产业集群,努力在新赛道上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

  从全国首个县域低空经济专项规划,到长三角首条低空环线开通,南湖区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以制度创新为翼、科技硬核为擎,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全速奔跑。

  到2027年,当“半小时低空生活圈”覆盖长三角,南湖或将再次证明:改革者的目光,永远望向地平线之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长三角首航的“南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