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哲雯
3月29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承办的“科幻+人才”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该论坛为“2025中国科幻大会”的4个专题论坛之一,会上启动了“科幻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推动科幻与科技、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科幻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陈楸帆介绍了科幻人才的三类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实现路径。他认为,科幻教育作为连接科学与人文的桥梁,正在成为培养三类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载体。第一类是科技的素养,就是对科学逻辑的认知力;第二类是审美的素养,即对人文价值的判断力;第三类是想象力的素养,就是跨界突破的创造思维。他建议在大学、高校等地教授科幻相关的创意写作及AI+科幻课程,同时对中小学进行科幻普及性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伊迪介绍了科幻与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科幻文学需要在头脑中想象,科幻电影更加具象化,科幻游戏进一步增强了操作感和沉浸感,科幻文旅则借助一定的空间载体让人们更加身临其境,未来的科幻产业4.0有可能是一个数智融合、虚实共生的科幻元宇宙。他认为,中国科幻产业的升级呼唤更多科幻复合型人才的加入,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产学研的交流和沟通机制,共同把中国科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推到新的高度,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法文主编朱利安·巴菲特表示,科幻文学真正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拥有创造无限想象空间的力量,能成为连接地球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今天的科幻作家正延续着凡尔纳的精神传统,那些关于科学教育与超人类主义的理念激荡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共鸣。
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科幻复合型人才的定义与特征”“当前科幻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构建适合科幻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政策支持以及激励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2025中国科幻大会聚焦科幻产业发展,加速科幻产业生态构建,充分展示科幻产业近年来建设成果。本届论坛下设“科幻+人才”“科幻+人工智能”“科幻+生命科学”“科幻+未来交通”4个专题论坛。
(责任编辑:刘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