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硕)记者昨日获悉,多家银行内部已接到总行相关通知,近期将上调消费贷利率,原则上投放贷款的利率将不会低于年化3%,重新授信的贷款也将面临利率调整。
今年以来,在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背景下,银行机构纷纷通过降低利率、提高额度等方式发力消费金融业务,其中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低至2.6%以下。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环比下降7BP,同比下降28BP。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都已低于3%,个别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甚至下探至2.5%左右。分析人士指出,看似诱人的低利率背后,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套利者”更是趁虚而入,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等领域,将干扰宏观调控效果,削弱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采访时指出,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当前首套房贷平均利率约为3.3%,二套房利率则普遍在3.8%以上。两者之间的利差,使得“消费贷置换房贷”的操作看似有利可图。社交平台上,有的网民甚至盘算利用消费贷置换房贷或理财套利。
业内人士指出,此番消费贷利率上调,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银行息差压力,也有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和借贷的意图,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投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