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石海平)又一年爬冰卧雪,又一年冬季保供。
这个供暖季,国家管网集团累计输送天然气超1000亿立方米,成功应对多次冷空气降温过程,特别是春节降雪寒潮期间,实现天然气管网日均输量7.45亿方,较上年春节长假日均输量增长1.62亿方、增幅27.8%,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节。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管网集团通过“全国一张网”的高效运营。
“油气管网安全平稳运行关系千家万户。当前正值岁末年关,要高度重视管网安全生产和能源保供等工作。”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今年春节前夕表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积极做好寒潮天气应对,扛稳扛牢冬季保供调度协调责任,全力保障管网安全平稳运行、能源可靠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节。
作为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国家管网集团于2019年12月正式成立,是我国能源领域的“国家队”。自成立起,国家管网集团加快推进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整合长输管道、LNG接收站、储气库等核心基础设施,实现天然气资源跨区域高效调配,构建天然气能源生命线,为我国冬季能源安全与民生保障交上一份合格的温暖答卷。
管道建设:夯实能源输送“根基”
2月7日,奥运冠军张虹点燃哈尔滨亚冬会主火炬“雪韵丁香”,拉开了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的序幕。熊熊燃烧的火炬,激励亚洲健儿奋勇争先,也离不开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为了确保盛会用能,以及民生用气,国家管网集团开辟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明水—哈尔滨支线、大庆—哈尔滨支线)双线保供,这也是为今年冬季保供推出的新通道。数据显示,自2024年11月进入供暖季,国家管网集团已向亚冬会举办地——哈尔滨地区稳定输送天然气超3000万立方米。
事实上,天然气管道作为“全国一张网”的核心载体,不仅在亚冬会这样的重大国际赛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更是我国冬季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11月1日~2025年3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跨省天然气管输平均运价率同比下降2.2%,为客户节约运输成本6.5亿元,有效释放改革红利,托运商资源入网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自成立起,国家管网集团把基础设施扩容摆在重要地位。尤其是去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提速了“全国一张网”的组网织网,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2024年9月29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建成投产,进一步畅通西部天然气资源后路,提升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整体输气能力,向沿线地区稳定供应清洁优质的天然气能源。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2024年12月2日,作为我国目前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每年可向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可满足13000万户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
——2025年2月,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东段全面推进建设,预计2027年全线贯通。东段全长2698公里,管道设计压力10兆帕,年设计输量140亿立方米。
川气东送二线川渝鄂段(威远/泸县—铜梁)今年,国家管网集团将继续积极推动“全国一张网”的建设,加速推进川气东送二线、虎林至长春天然气管道等战略通道建设。预计2025年将建成管道超2000公里,新增一次管输能力250亿立方米,完成“十四五”规划的1.65万公里目标。
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管道相互连通,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能源输送体系,不仅连接了国内的气田、储气库和消费市场,还与国际能源市场紧密相连,夯实了能源输送“根基”,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民生用气提供无比坚实的保障。
储气保障:筑牢调峰保供“底气”
今年春节假期,国家管网集团文23储气库管道保护工李林林没有跟家人团圆,而是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开展徒步巡护:管道三桩一牌有没有损坏,巡线员的巡检率是不是达标……无数个管网人,一边守护着安全生产,一边保障冬季供应。
国家管网集团文23储气库,是中原储气库群的核心成员,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设计总库容是104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740多个西湖水量。2024年,文23储气库二期全面投产。每年入冬前,文23储气库都会提前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当寒天来临,文23储气库就马力全开,全力保障居民“热度”。
自成立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坚持打造地下“粮仓”守护万家温暖:建立管网冲峰能力项目三年滚动规划机制,大力实施冲峰能力建设,建成了粤东LNG外输管道、滨海LNG外输管道、天津LNG二期、文23储气库二期等21项冲峰能力建设项目。管网最大资源接入能力由成立之初的7.5亿方/日提升至11.9亿方/日。
2024年9月,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成为国家管网集团单日气化能力最强的LNG接收站,也为京津冀地区冬季供暖需求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天津LNG接收站像天津LNG接收站这样的LNG接收站,国家管网集团有8座,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华南沿海等天然气消费重点区域,形成全国性供气网络,接收能力超3960万吨/年,占全国LNG接收能力的25%以上,配套储气能力超30亿立方米。
今年开年,国家管网集团储气项目方面跑出了“加速度”:位于河南平顶山的储气库工程联络管道,线路全长30.2公里,今年开年后,各方积极发力,推动项目如期开工建设;位于江苏淮安的刘庄储气库扩容工程已顺利完成JH15、JH16井注采完井作业,在本次冬季采气期,刘庄储气库实现了注气期连续无间断注气,此轮注气量达到9450万立方米,刷新了历年注气量的新纪录。
国家管网集团储气设施,如同我国能源运行的巨型“呼吸系统”,在用气低谷时吸纳富余资源,在寒潮汹涌时释放暖流,构成了我国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最坚实的缓冲带。
这是属于中国能源保供体系的静默史诗,也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温暖注脚。
资源统筹:打通区域调峰“瓶颈”
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喂,妈。你和爸就安心在外面旅游吧,我一个人会好好过年的,你看,这不是有很多小伙伴陪着我吗?”万家灯火时,刚参加工作满一年的原油成品油调度刘艺璇第一次在岗位值守过年。电话时不时响起,她忙碌着,也记录着。
这是国家管网集团官微今年发布的大火短视频《爱在新年》的一个片段,也是国家管网集团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破局区域调峰难题的生动画面。
2023年12月底全国管网峰值创历史新高,而在2个月之后,又在2024年2月中旬春节期间创冬季历史新低。这种天然气消费量的峰谷极值变化,非常考验资源统筹的协调调度能力。
国家管网集团优化利用“站、管、库”一体化协同机制,研究探索天然气管网能够兼顾销量高峰到低谷迅速转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显著增强管网峰谷双向调节能力和韧性,提高天然气管网运行安全系数,更好的服务天然气保供。
在调峰保供的幕后,技术创新是破解瓶颈的“密钥”。工业软件是现代工业的“灵魂”。长期以来,国内没有适用的国产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SCADA系统建设均采用国外产品,核心软件依赖进口,形成了“卡脖子”局面。由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自主研发的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PCS管道控制系统软件,实现了国内同类工业软件“零”的突破,已经在管网进行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运行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本质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首套全国产化成品油管道SCADA系统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持续推进管网智能调控建设,加快推进报警调度台、压气站“一键启停”试点改造、用户自动分输改造、天然气管网运行数据应用平台(二期)、压缩机动态效率监测平台等项目进度。结合天然气调控业务数字化转型要求,进一步从智能感知、预测预警、优化决策、智能控制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实施天然气管网智能调控建设规划,推动管网智能化调控水平稳步提升。
智能化让调度如虎添翼。哈尔滨亚冬会期间,技术人员通过实时数据模拟,精准预判用气峰值,提前72小时调配储气库资源;AI巡检无人机盘旋在东北林海雪原,红外热成像锁定管道微泄漏点,将风险消弭于萌芽。
从人员到技术,这些“看不见的防线”,让天然气这个经济的动脉在寒冷中依然强劲搏动。
利用油气管网国产SCADA系统,远在千里之外的油气管网设备实现“无人操控”运营优化:做优客户服务“颗粒”
“开饭啦,吃饺子喽”“怎么跟我家做的差不多啊”“这就是你妈妈做的”……国家管网集团天津维抢修中心张博连续三年春节值班,站队偷偷联系他妈妈邮寄了年夜饭。张博吃着,也流泪了;但吃完,他笑了。
维抢修工作,争分夺秒。2023年12月中下旬,一股“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2月最强”的寒潮席卷我国,华北等地遭遇了大范围降雪和低温冰冻。偏偏在此时,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一线沁水压气站发生外电线路故障。最终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在管网人的全力抢修下,故障得到及时维修,让山西煤层气资源快速恢复上载,保障了这次超级寒流期间的资源保供。
加快客户服务响应速度、设立客户服务热线……国家管网集团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经理为基本业务单元的前台体系,确定天然气“一省一队伍”、油品“一线(通道)一队伍”的组织架构,以制程为支撑,推动管理单元、管理层级、管理团队、销售理念的全面变革。
“服务有惊喜”“服务好便捷”……国家管网集团用心服务也收获了客户好评不断,客户满意度更是连续两年达到99%以上。
建成并持续迭代升级管容交易平台、开发推出“管网通”“峰谷通”“一站通”“气液通”等创新服务产品、推广实施“一票制”服务合同……国家管网集团坚持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依托信息平台,对标国际先进商务运营模式,深度结合国内政策环境,大力研发创新产品和增值服务,推进业务多元化及转型升级。
应急天然气的储备,为我国的冬季保供注入了强大动力,更在关键时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分两批采购了总计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作为国家天然气应急储备资源,存储在国家管网集团所属LNG接收站、储气库和天然气管网。它们如同能源领域的“定海神针”,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
在冬季保供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加强对应急天然气的管输能力配套建设:通过优化管网布局、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调度效率等措施,确保应急天然气在管网中的畅通无阻。同时加强与各地用户的沟通协调,确保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数量向用户供气。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和高效的调度能力,不仅保障应急天然气的及时供应,也赢得广大用户的信任和赞誉。
当国家管网集团的“全国一张网”遇见运营服务的“颗粒化管理”,冰冷的钢铁管道便有了生命的温度。从漠河雪原到珠江两岸,5.9万公里天然气主干管网与900余座场站相连用户正在演绎新时代的温暖叙事——这不是简单的能源传输,而是一场关于精度、速度与温度的中国式现代化保供实践。
2025年冬天,当哈尔滨亚冬会的冰上赛场绽放“绿色火焰”,当长三角居民在寒潮中安然烹煮团圆饭,背后正是这张覆盖10万公里管网的“全国一张网”,以统筹之智、科技之力、贯通之勇,书写着中国能源安全的温暖答卷。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国家管网集团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打赢立企之战的冲刺之年。张伟说,让我们发扬爬冰卧雪、顽强拼搏的精神,再接再厉推动管网事业发展取得更大战果,冲刺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