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制造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这一消息引发广泛热议,整车央企为何重组?如何重组?又将带来什么变化?
为何战略性重组?
聚合资源优势,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战略重组不是简单的企业合并,而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战略协同。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指出,此次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是“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市场整合和企业合并被视为大势所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汽车央企通过资源整合可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力,维持高质量发展。行业内卷问题凸显,提升产品价值和差异性成为解决之道,汽车央企的重组整合不仅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策略,也是应对当前行业变革的重要手段。”
数据显示,2024年三大央企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在投资总额中的占比超过70%。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领域,关键资源已实现自主掌控,形成了技术和产业链的初步优势。同时,三大央企累计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超过5000件,并在智能驾驶、动力电池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事实证明,通过集中力量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整车央企已经具备了迈向全球竞争舞台的基础。
未来,战略性重组将进一步推动整车央企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发展”,形成核心技术集群,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突破技术瓶颈,更为我国汽车工业跻身全球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怎么战略性重组?
战略性整合,专业化协同,深度融合创新体系
整车央企重组的推进路径愈发清晰。今年2月,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正与其他国资整车央企集团筹划重组,引发外界对两家整车央企合并的猜想。3月28日,东风集团股份管理层在2024业绩沟通会上称,公司与长安的整合正在推进,控股股东正筹划将长安旗下汽车板块进行重组。
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目前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的整合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两家企业优势互补,重组后将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矩阵,有效避免资源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鼓励整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市场占有率。通过专业化分工,各企业可聚焦优势领域,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深度融合,建立适应新时代的管理体系。重组不仅是资产的简单合并,更是体制机制的深度融合。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整车央企构建结构扁平、简约高效的敏捷型组织架构,强化市场化改革和正向激励,激发创新活力,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供制度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整车央企重组绝非为规模而规模,而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整车央企要“不搞内卷式竞争,不卷价格拼品质,不卷参数拼体验,不卷噱头拼服务”,共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这一理念将引领重组后的整车央企走出一条差异化、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战略性重组后将带来什么变化?
整车央企重组后,预测将在三个方面带来显著变化:
一是技术创新实现突破。重组后,整车央企可以集中资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数据显示,2024年三大整车央企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投资总额中占比超70%。在科技创新方面,整车央企已生产销售汽车芯片超5亿颗,使用国产芯片2.8亿颗。一汽天工纯电平台、东风“马赫”混动发动机、长安天枢大模型等技术成果已投入商用。重组后,将实现研发资源的高效整合,集中力量攻克重点技术,加速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的研发突破,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
二是产品体系更加完善。2024年,三大整车央企已推出24款新能源汽车,覆盖SUV、MPV、轿车、越野车等全系车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5万辆,同比增长超80%。重组后,预测产品线将更加丰富多样,品牌矩阵更加清晰,既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又能实现差异化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提出,将推动整车央企有序开展海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组后的整车央企将具备更强的全球布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加速“走出去”步伐,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形象和市场份额,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赢得更大话语权。
重组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整车央企战略重组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关键一步。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集中攻关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产业将加速向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编辑: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