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季末信用债配置窗口开启?深度剖析市场态势

(来源:博时基金)

近期信用债市场持续修复,收益率下行、利差收窄,1 - 3 年期信用债表现格外亮眼。具体来看,城投债和产业债的市场热度明显回升,买盘情绪高涨,成交活跃度大幅增加;银行资本债中,大行发行的中长久期品种表现出色,利差收窄幅度显著。

从市场情绪来看,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普遍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支撑这一乐观情绪的因素众多,基本面逻辑保持稳定、央行释放出缓和信号、银行负债端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当前入场点位性价比颇高等因素,都为市场注入了信心。

PART.01

过往季末规律:探寻潜在线索

回顾历史数据,自 2019 年起,在一季度末的最后 5 个交易日,信用债收益率大多呈下行趋势。不过,信用利差却多出现小幅走阔的情况。这一季节性规律或许能为我们判断当前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PART.02

MLF操作:市场波动的催化剂

3 月 24 日,央行官网发布重要公告,开展 45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且从本月开始,将 MLF 操作方式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也就是美式招标。此次操作意义重大,本月 MLF 到期金额为 3870 亿元,实现净投放 630 亿元,这是自 2024 年 7 月以来 MLF 首次实现净投放,充分彰显了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自去年 10 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后,买断式逆回购余额稳步上升,极大地减轻了 MLF 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压力,MLF 余额也从峰值的 7.3 万亿元逐渐降至约 4 万亿元。进入 2024 年,央行继续灵活运用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Z1 - 2 月买断式逆回购、MLF 合计净投放超过 1.3 万亿元,有力地维持了流动性的充裕状态,保障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运行。

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后,MLF 资金成本有望整体降低,这不仅能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还能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后市展望:机遇暗藏

展望后市,3 月末或为配置信用债的优质时期

从资金供需角度来看,季末银行理财通常可能会面临回表压力,理财规模往往可能会出现下降,这或将导致信用债需求减少,进而推升信用债利差。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是在二级市场以更合理价格买入债券的好机会。以 3Y AA + 城投债为例,在 2023 年和 2024 年 3 月的最后一周,利差分别走扩了 2bp 和 5bp,这样的时机值得重点关注。

从市场走势来看,信用债在 4 月和 5 月可能迎来信用利差收窄。理财规模一般可能会在季初月迅速回升,4 月理财规模通常可能会大幅增长,5 月理财规模相对稳定。而在这期间,信用债净融资处于全年较低点,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会带动信用利差收窄,或使得 4 - 5 月成为信用债利差压缩的好时期。

信用债配置策略:把握关键方向

展望未来,从供需和票息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中高等级信用债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在供给端,在化债政策的大背景下,城投新增融资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同时,房地产销售和基建短期内难以实现明显改善,非金信用债供给不足的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而在需求端,保险公司、自营机构以及理财等投资主体,都对信用债有着强烈的配置需求。

年初债券市场经历调整后,当前高等级信用债的静态利率已回至去年 7 - 8 月的水平,信用利差也得到了大幅修复。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综合考虑市场供需、机构投资行为以及宏观基本面等诸多因素,中高等级信用债或是优质的配置选择

基民使用博时基金APP买基时,可开启优惠购服务进行买基,通过货币基金快速转购方式购买相关基金,豁免相关转换费率,实现优惠购基。

尊敬的投资者: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信息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内容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对使用该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商业用途的传播、剪辑。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季末信用债配置窗口开启?深度剖析市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