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看这家企业如何实现90%成果转化率?

  在磁性材料领域,有这样一家企业:它用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合金带材,打破国际技术垄断;9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让实验室成果快速跃入生产线,催生产业新动能;产品远销海外,覆盖30余国家和地区……这组数字的背后,是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路股份)持续创新的缩影。

  多年来,云路股份不仅用创新改写了非晶合金产业的竞争格局,更以“技术—产品—市场”的高效循环,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专利炼成产业利刃

  早年间,云路股份的工程师们曾面临一道“天堑”:国外企业垄断了非晶技术领域。没有技术,就没有话语权。

  “必须自主研发!”云路股份的研发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他们从零开始,克服重重困难,斥资上亿元畅通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之路,融合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发出铁基非晶带材、铁基纳米晶带材和非晶磁粉芯等新产品。

  在此基础上,公司率先打通了国内第四代非晶全流程生产工艺技术痛点,单条线生产能力达万吨级,并研制出了宽度在213毫米以内、厚度为27±1.5微米的超宽超薄铁基非晶带材,成为我国第二个掌握宽带生产技术并实现在线抓取的企业,一举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局面,推动非晶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研发的新一级能效立体卷铁芯非晶带材经由院士牵头的专家组评定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连续产业化10小时、10万米不断带的生产能力。铁基非晶带材产品规格有100至240毫米范围内不同宽度的定制产品。

  专利转化频繁在市场中显现:日本东芝首次向中国采购非晶带材,云路股份的产品成为其变压器核心部件;帮助下游企业建成全球首个配电装备的“黑灯工厂”,云路股份专利技术支撑的万吨级全自动生产线,大幅提升效率;云路股份扩展软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粒子加速器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如今,云路股份非晶合金薄带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专利技术如同一把利刃,劈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

让专利从“纸面”跃入“车间”

  在云路股份,专利转化不是研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全员参与的接力赛。

  云路股份深谙“闭门造车难成器”,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一项纳米晶超薄带技术的诞生便是典范:高校团队攻克材料成分设计难题,企业工程师优化生产工艺,最终布局了20余件专利。该技术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应用于无线充电模组。公司也成为小米、华为等消费电子巨头的核心供应商。

  另外,公司内部设立“专利转化评估委员会”,从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产线兼容性三大维度打分,通过评估的项目可直接进入中试阶段。2022年,磁性粉末雾化技术从专利申请到产品量产仅用时8个月,支撑公司磁粉芯产品打入特斯拉供应链。

  反向驱动,让市场需求“点燃”研发灵感。“公司客户经理带着问题清单走进研发部:某国外客户希望非晶变压器重量减少15%。技术团队据此开发出‘立体卷铁芯结构优化方案’,最终将产品能效提升至新国标一级水平。这种市场倒逼创新的机制,让公司专利转化周期缩短40%。”云路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该负责人看来,专利不仅是技术护城河,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外交语言”。早在2018年,云路股份便启动“全球专利地图”计划,针对新能源汽车、核能电力等新兴领域提前布局。其纳米晶超薄带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覆盖美、日、欧等15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跨国技术壁垒。

  云路股份创新“专利许可+技术入股”模式,与下游企业共建生态圈。例如,将非晶铁芯制备专利许可给奥克斯,联合开发高效节能变压器,产品溢价提升30%;以5件核心专利作价入股,与外企ABB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东南亚市场。这种“技术换市场”的策略,让云路股份专利价值呈几何级增长。

法律“盾牌”守护创新火种

  在磁性材料行业,云路股份的专利布局被称作“蜂巢矩阵”——看似分散,实则环环相扣。以非晶合金薄带为例,其专利不仅覆盖材料配方、生产工艺,还延伸至设备改造、检测方法甚至包装运输。“曾有海外企业试图绕过我们的核心专利,却发现连产品包装上的防氧化技术都涉及我们的专利。”云路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不是在某个点设防,而是用专利织成了一张网。”这种“立体化防御”的战略,使得公司能保持领先竞争优势。

  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也是云路股份多年来的坚守。云路股份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严控产品品质。技术管理方面,内外部共同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在成本管理方面,建设绿色可循环产线,实现废旧回收,极大降低成本;在生产管理方面,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数据可视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引入并持续完善质量管理方法后,公司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长,行业龙头地位持续稳固。近年来,公司通过推行多体系质量管理方法,经济效益增长显著。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27.91亿元,销售收入17.72亿元,同比增长22.43%;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46.62%。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为9549万元,研发费用不断增加。亩产效益评价A类,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如今,公司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等授牌。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青岛到全球,云路股份正以更昂扬的姿态书写新篇章:在山东青岛,全球首条纳米晶超薄带数字化产线即将投产;在德国慕尼黑,云路股份与西门子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挂牌,中国标准开始反向输出。手握专利“金钥匙”,云路股份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本报记者 叶云彤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专利“金钥匙”开启非晶合金产业“创新门”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侯岭 审校:冯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看这家企业如何实现90%成果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