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间,特变电工(600089)公告称,为充分发挥公司自身煤炭资源优势,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附加值,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公司以其全资子公司准能化工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准东20亿Nm3/年煤制天然气项目,项目总投资170.4亿元。
公告显示,该煤制气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煤制气成套生产装置、变电站、控制室、化验室、综合办公楼等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装置、输煤储运系统、环保设施等。煤制气项目建设期3年,第4年投产且生产负荷达到80%,第5年达产。
170.4亿元总投资中,建设投资为164.8亿元,铺底流动资金9957万元,建设期利息4.6亿元。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即85.2亿元,由天池能源公司向准能化工公司增资、准能化工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解决,天池能源公司资金来源为其自筹资金等方式解决;其余项目资金85.2亿元由准能化工公司以银行贷款或其他方式解决。
特变电工表示,该项目预计年转化原煤579.74万吨(其中燃料煤(沫煤)47.71万吨,原料煤(碎煤)532.03万吨),天然气产能20.5428亿Nm3/a(其中8.4亿Nm3/a转换为液化天然气LNG58.2672万吨/年),同时生产副产品煤焦油、中油、粗苯、硫酸铵等。项目生产的天然气目标市场为华北、华东等天然气消费量大、价格高的疆外市场,采用管道进行输送;项目生产的液化天然气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周边企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按照项目建设期3年,第4年投产且生产负荷可达80%,第五年达产;项目经济服务年限为15年,所得税率25%,年生产12.14亿Nm3合成天然气(SNG)、58.2672万吨液化天然气(LNG),按照煤价150元/吨—160元/吨(含税,燃料煤150元/吨、原料煤160元/吨)测算,在不同的SNG/LNG销售价格时,该项目年利润总额区间为9.6亿元—20.6亿元,投资回收期区间为9.13—12年。
资料显示,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气自主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存在较大缺口,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天然气储采比为12年,天然气探明储量并不足以长期支持当前的开采量;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开发基于我国资源特征的油气替代燃料,依靠我国资源储备相对丰富的煤炭来替代一部分石油天然气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及“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稳妥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北、新疆准东、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
特变电工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将“准东、哈密等大型煤炭基地一体化建设,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列入“十四五”规划。煤制气项目符合国家、地区发展战略,是国家鼓励发展领域;项目实施有利于提升国家油气自给能力,降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我国煤制气发展历程较短,在发展初期,管道输送能力不足限制了天然气向终端市场供应;随着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管输和销售分开、油气管网实现公平接入,极大地提升了天然气的调运能力和调配效率,为煤制气产业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准东至上海管输费用为0.7514元/Nm3,准东至北京管输费用为0.5973元/Nm3。《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指出,截至2023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8.5%,远低于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平均值24%,消费潜力和增长空间较大。预计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约4300亿—4500亿立方米,2030年约5500亿—6000亿立方米,其后天然气消费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
因此,特变电工判断,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需求旺盛,公司煤制气项目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特变电工在准东地区拥有煤炭储量超过120亿吨,煤炭核定产能7400万吨/年。公司表示,该煤制气项目是准东煤制油气战略基地支撑工程之一,项目使用成熟可靠技术工艺及装置,具有低成本煤炭供应优势,西气东输管道为项目产品的对外销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保障了产品的竞争力;项目实施有利于推动公司煤炭优质产能加快释放,推动煤炭从燃料转为原料的高效清洁利用,促进了公司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谈及投建该项目的影响,特变电工表示,公司煤制气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发挥能源产业集群效益,延长公司煤炭业务的产业链,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能、开拓新的盈利点,增强公司煤炭业务的综合盈利能力、提升产业韧性;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记者注意到,特变电工还提示了投资风险。据悉,我国已投入运营的煤制气项目规模较小、数量少,但是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气项目较多。随着市场新增参与者不断涌现,可能因市场供应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特变电工表示,本项目同时建设了天然气和LNG装置,公司将及时关注市场供需格局变化,从产品供求角度随时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消纳风险。此外,公司将通过多元化定价机制,采用长协定价和散单定价结合的形式,降低需求波动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