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在电梯行业深耕31年,北京北安时代创新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陶建伟凭借精湛技艺,练就了“望、闻、问、切”的电梯故障诊断绝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电梯医生”。从一名技校毕业生逐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陶建伟感慨万千:“我每一步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工会组织的支持。”提及工会,他心中涌起的首先是“娘家”的温暖与关怀。“工会给予我的不仅是技能提升的助力,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他说。
工会“传帮带”制度:铺就成长之路
1994年,陶建伟从技校毕业后成为一名电梯安装维修工。初入职场的他,非常幸运地赶上了工会积极倡导的导师带徒“传帮带”制度。在实习工地,他迎来了自己的师傅——全国劳动模范高占强,一位在电梯业内被称为“魔术安装人”的传奇人物,他以精湛技艺创造了“立镚不倒”的行业神话,令人敬仰。“立镚不倒”顾名思义就是在电梯轿厢里竖起一枚硬币,待电梯运行时这枚硬币依然可以保持纹丝不动,是电梯安装运行稳定的超高标准。陶建伟通过勤学苦练从师傅手中传承下这一绝活。
打铁还需自身硬。陶建伟深知,只有练就过硬的技能才能在行业中立足。为了检验自己的技能水平,2010年,他参加了北京市总工会组织的北京市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梯安装维修工组比赛。经过初赛、复赛、理论与实操等环节,他最终闯入决赛,以95.4分的总成绩一举夺冠。赛后,依据相关政策,陶建伟荣获首都劳动奖章,这也是他人生中获得的第一枚重量级奖章。2021年,陶建伟参加首届“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获评为北京大工匠提名奖。
在工作中,陶建伟始终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攀登高峰的决心,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2024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他迎来职业生涯中的高难度挑战——安装提升高度达14米的大跨距公共交通型重载自动扶梯。为确保自动扶梯顺利安装,他带领团队在总结、归纳、提炼已有技术基础上,通过反复论证、不断优化编制实施了《危大工程自动扶梯吊装方案》,解决了现场施工环境复杂、多工种交叉作业、精准就位等施工技术难题,实现67台自动扶梯一次吊装合格率100%。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陶建伟深知,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而团队的壮大更需要知识与经验的传承。于是,他决心效仿自己的师傅,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年轻人,助力他们成长。通过师徒制的建立,如今,他的3名徒弟也“开花结果”,一人在2024年北京市总工会组织的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梯维修工组比赛中获“优秀技工”荣誉称号,另两名徒弟获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职称。
创新工作室辐射效应:实现“亮一点”到“亮一片”
近年来,北京市总工会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帮助产业工人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致力打造由“亮一点”到“亮一片”的目标。在各级工会的支持下,作为工作室领军人,陶建伟带领团队确立了工作室传承优秀技能、传播工匠精神“双传”并举发展模式。
在传承优秀技能方面,陶建伟充分发挥北京市总工会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电梯培训平台优势作用,持续开展电梯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同时,他还担任中国电梯协会《电梯装配调试作业人员培训》和《电梯安装修理作业人员培训》两项团体标准章节编制组组长,致力于构建电梯行业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培训内容,确立培训方法体系,向企业输送大批高技能电梯人员。
在传播工匠精神方面,作为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首批职工匠师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教研组组长,陶建伟带领团队打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讲课,劳模工匠大讲堂,专业技能课和大众科普课等精品课程,使工作室成为人才培养的“大课堂”、引领职工开展创新实践的“新引擎”,切实发挥助推企业发展智囊团的作用。今年1月,在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支持下,陶建伟以电梯从业人员实际应用为需求,完成《电梯安装维修常用施工技术与运维管理》书籍编著等工作。作为首本职工匠师系列丛书,该书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出版发行,以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产学研”融合:打通产业工人成长“绿色通道”
各级工会组织在助力产业工人成长的同时,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为他们发挥自身优势、贡献力量创造了广阔空间。在这样的支持下,陶建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2024年,陶建伟当选北京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总工会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他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履职,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与“三个精神”进校园长效机制》等建议。同时,作为北京建工集团职工代表,他结合北京建工集团人才梯队建设要求,提出《关于建立“北京建工大工匠”培育工程》建议,为企业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言献策。
2024年,陶建伟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220名产业工人入选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走进了清华大学深造学习。在创新课题攻关过程中,陶建伟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民生热点问题为课题,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团队,并通过将清华大学课堂上学习的理论转化应用到课题攻关上,形成从数智化建筑模型建立、“菜单”式选梯模块、电梯预制化加工、装配式安装,到智慧化运维管理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整体工程“一组题”解决方案,让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得到应用推广,形成指导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能装尽装”、可推广、可“复制黏贴”的研究方案。
积极参与“产改”:奋力谱写“工匠人生”
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首都工会积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助力产业工人参与行业发展与政策制定。陶建伟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素养,先后参加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开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机制建设与效能评估”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和“新八级工”制度落实调研会。2025年1月,他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全国总工会赴福建进行的“省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开展”评价考核工作,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掌握了企业产改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他今后的工作带来了诸多新的思考与启发。今年,北京市总工会大力开展“北京大工匠培育”活动,并组建了“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队,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作为劳模工匠,陶建伟也提出了加入“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队的申请。
陶建伟说:“在我成长的每一步,工会组织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助力。我将时刻铭记‘匠人匠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领更多青年职工走技能报国之路。”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