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网上一段清理挖掘机履带上泥土的视频引发人们关注。事情发生在2月末的杭州,东洲岛收费站一辆载有挖掘机的货车触发了超重警报,工作人员敏锐地发现,超重不多,而且挖掘机的履带包裹着厚重泥块。于是,工作人员协助司机清理挖掘机履带内的泥土后,复称数据显示合规,车辆顺利驶入高速公路。
这个看似举手之劳的“神操作”,既帮助了货车顺利上路,又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网友纷纷感叹,“六小龙”出自杭州确实应该。看人家见招拆招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是刻在骨子里的“放水养鱼”。
真正的政务服务,应当既有规矩方圆的气节,又有随风拂动的温情。如今,不少地方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然而往往陷入“重技术轻温度”的误区。特别是数字政务进入深水区,接入人工智能成为常态的当下,有的将“最多跑一次”简化为机械的流程再造,把“政策礼包”异化为数据堆砌,却忽视了政务服务中的核心要素——人。杭州案例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工作人员面对规则与人情的矛盾时,既没有选择刻板地“照章办事”,也没有无原则地“网开一面”,而是以这种带着泥土气息的智慧,在制度框架内寻找最优解——在规矩中创造灵动,在约束中寻求突破。
近年来,沈阳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发力,改革成效有目共睹。优化营商环境,还要进一步下足“绣花”功夫。比如建立“容错+纠错”的动态机制,打造“场景化”服务培训体系,通过模拟真实案例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等。
见贤思齐。我们需要政务服务从“能不能办”的思维定式转向“怎样能办”的解题模式,关键是“能办”并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