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杜重远的求学之路

转自:沈阳晚报

  □荆绍福

  编者按

  杜重远(1897-1943),辽宁省怀德(今吉林省公主岭市,当时属辽宁省)人,东北著名实业家,他在沈阳创办的肇新窑业公司被誉为“东北工业界之福音,东北之模范工厂”。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上海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创办《新生》周刊,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救国。在江西九江创办光大公司,并任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局长,以实业资助抗日救国事业。1939年出任新疆学院院长,1943年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救国会结束宣言》指出:邹韬奋、陶行知、李公朴、杜重远等先生“为了人民的事业而遭受牺牲,他们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自我牺牲,为人民尽忠的永久典范。他们和一切为救国运动献身的人民英雄们将永垂不朽!”

  1983年在杜重远被害40周年时,邓小平题词“杜重远烈士永垂不朽”,邓颖超题词“革命左派先驱,爱国拥党英烈”。1990年江泽民为《杜重远文集》首发纪念题词“自觉的民主战士,忘我的爱国先驱”。1998年4月1日,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缅怀革命烈士杜重远》,赞誉杜重远“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

  本报即日起,推出《爱国的杜重远》系列报道,与您共同重温杜重远传奇的一生。

  杜重远出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凤凰岭村。公主岭市是1985年撤怀德县而设立的。“怀德”之名方逾百年,“怀德”所涵深邃厚重,君子怀德、怀仁慕德,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杜重远就是近代怀德县的杰出人物。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怀德县归属奉天省(辽宁省)。1931年1月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编辑的《东北年鉴》记载的辽宁省有59个县,其中一等县14个,二等县20个,三等县25个,怀德县为二等县。正因为如此,杜重远是在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上的中学,是通过奉天省的推荐到日本留学,又是在奉天(沈阳)创办的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他46年的生涯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奉天(沈阳)学习、工作的。

  杜重远是哪一年出生的呢?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897年农历3月15日。比如,杜重远夫人侯御之女士在所有回忆录中均认定杜重远出生日期为1897年农历3月15日;1985年7月落成于新疆烈士陵园的杜重远烈士墓碑上镌刻的是1897年出生。

  另一种说法是1898年农历3月15日。如1983年10月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杜重远革命烈士证书》副本上填定的是“1898年出生”。

  杜重远到底是哪一年出生的,笔者认为,从1931年4月27日《东三省民报》公布的杜重远简历中可以清晰地证明。

  1931年5月5日至17日,国民党主导的国民会议在南京举行。杜重远作为辽宁省当选的15位代表之一、3位工业战线代表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前,即1931年4月27日《东三省民报》第六版公布了辽宁省参加南京国民会议的15位代表的简历,其中:“杜乾学,字重远,年三十四岁,怀德县人……”这一简历,是辽宁省官方公布的,且事先肯定和杜重远沟通过,应该是非常准确的。按照1931年4月杜重远34岁的年龄分析,杜重远的出生时间应该为1897年,即1897年农历3月15日。

  杜重远本名为杜乾学,重远是他的字号。九一八事变后,他开始在各种场合用杜重远这个名字。本次连载的关于杜重远的文章都称为杜重远。杜重远中的“重”字怎么读,有读“zhòng”的,有读“chóng”的,即使广播电视台播音时两种读音都有。读成“chóng”的,会念成“chong远”,感觉是“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的李煜词意境。但从其女儿、儿子的名字杜毅、杜任,毫无疑义地说明了杜重远姓名的读音和出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杜重远中的“重”应读为“zhòng”。

  在家乡塾院等处读书

  杜重远祖上闯关东来到凤凰岭,世代务农。杜重远父亲杜辉,育有3子2女,杜重远男孩中排行老三。

  杨大城镇有一座怀德县规模最大的道观——无量宫。无量宫监院(住持)把宫内东廊数间闲房无偿提供给秀才赵文炳先生开塾授徒。赵文炳先生是杜重远的恩师,是杜重远求学之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赵文炳主动到杜重远家劝其父母送杜重远入塾求学,虽然杜重远的父母因经济原因一再婉言谢绝,但赵文炳的苦口婆心,一片真情打动了杜辉夫妇,同意杜重远到无量宫塾院跟随赵文炳读书。光绪三十年(1904年)元宵节后,杜重远开启了他的入塾读书之路。这之后杜重远一直跟着赵文炳先生在无量宫塾院、姜家崴子大户于洪江家、长岭利发盛乡张立本家、再回无量宫塾院读书。杜重远学习特别刻苦,成绩特别优秀,这六七年的读书生活自始至终得到了赵文炳先生的无私帮助。

  在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初,赵文炳先生帮助杜重远争取到一笔资助,并亲自陪同杜重远来到奉天(沈阳)参加考试,杜重远被奉天两级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录取进入丙班学习。

  奉天两级师范学堂,位于奉天省城大南关般若寺左侧,以培养小学师资为主,1912年改称奉天两级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东北地区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也是奉天省城的最高学府,也是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杜重远在这所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1916年杜重远在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毕业。先后在这所学校学习的阎宝航、卢广绩、王化一、王卓然、孙恩元等人,日后都活跃在东北乃至中国的政经舞台上。

  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学习

  杜重远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怀德县。1917年2月担任怀德县立第一小学校教员。这一年初春时节,杜重远与当地贾家沟一户农家女刘淑箴结婚。

  东三省实行选送官费留日学生政策后,杜重远不顾杜氏全家的反对和学校领导的挽留,毅然报名参加了考试。几轮考试下来,杜重远被录取为奉天省洮昌道正式官费赴日留学生。1918年7月,杜重远和一批奉天籍官费留日学生来到东京。先是入东亚高等日语预备学校学习日语,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专攻陶瓷专业,成为中国最早的窑业专业留学生。

  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远大抱负,在规定学时中,杜重远不但勤奋刻苦,学懂弄通了全部窑业科理论,还在下厂实践过程中,把建厂规划、融资方式、设备选择、原料成本、市场份额乃至股份经营的前景都在心中做了详细规划。

  1923年春,杜重远学成回国。

  杜重远在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时,就投身于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斗争,在日本留学时又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回国参加反对日本侵犯旅顺、大连的活动。

  (作者系沈阳市档案馆原馆长,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杜重远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