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警惕慢性疲劳“陷阱”

转自:天津日报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即便休息后也难以恢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未病科首席专家任明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如果这种严重疲劳持续时间≥3个月,且无法解释、反复发作,并非长期劳累所致,还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50%,那可能已经陷入了慢性疲劳的“陷阱”。

  自测慢性疲劳先排除甲减抑郁

  任明主任说,慢性疲劳的典型症状包括充分休息或睡眠后仍感到极度疲倦,且持续超过3个月;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无红肿或发热),颈部僵硬;难以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常忘记近期事件,如熟人的名字、待办事项;反复出现非剧烈但持续的隐痛,伴随眩晕或视力模糊;易怒、焦虑、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不愿与人交流;免疫力下降频繁感冒、口腔溃疡,且愈合缓慢;长期低热(体温37℃左右),或对温度敏感,如畏寒、异常出汗;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可能伴随肠易激综合征;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睡眠质量差;心悸、胸闷、心跳不规律,尤其在压力或劳累后加重。

  “慢性疲劳可以自测,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三项以上就应警惕,但要先排除甲减、贫血、抑郁症、感染性疾病等其他可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同时要注意结合身体、情绪及日常功能来综合判断。”任明主任说。早晨起床困难,常打哈欠;四肢沉重、手脚发抖,不愿爬楼梯或运动;对光线、噪声或某些气味过敏;性欲减退,女性月经紊乱,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盲目调理进补可能越补越虚

  中医对慢性疲劳有着独特的见解。中医把人体能量(气血)比作一座工厂,当人体工厂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时,人就会产生疲劳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疲劳型号”也不一样。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疲劳型号”,对后续调理至关重要。“有些人感觉疲劳时,会盲目地‘调理身体’,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造成‘越调越虚’。比如盲目进补阿胶、人参,认为这些名贵滋补品一定能缓解疲劳;还有人疯狂运动,企图‘以动治乏’。殊不知,这些不恰当的方式不仅不能改善疲劳,还可能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在应对慢性疲劳上,中医主张在还未出现明显疲劳症状时,可以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饮食、按摩穴位等。已经出现慢性疲劳症状,则根据不同的‘疲劳型号’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任明主任说。

  记者 赵津 通讯员 陆静 雷春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警惕慢性疲劳“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