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钟鑫媛 通讯员 蔡毓霖
本报讯 这段时间,南湖区各学校掀起了一场“护眼热潮”。刚刚过去的3月是第10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为“抓早抓小抓关键,更快降低近视率”。南湖区积极响应,联合家庭、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近视防控活动,助力学生擦亮“心灵之窗”,为光明未来筑基。
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亚欧校区的大课间,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力测试正在进行。学生们整齐列队,远眺综合楼东侧墙面上高11米的巨型视力表,这张等比放大的“视力守护者”成为校园新风景。站在55米外的观测点上,二年级学生朱沁柠兴奋地说:“看不清大E时,我就提醒自己坐端正、少看平板电脑!”
校医张颖介绍,远眺是缓解眼疲劳的有效方式,结合户外活动、正确读写姿势和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能显著降低近视风险。该校还将视力检查纳入日常管理,对视力低于1.0的学生及时预警,联动家长共同干预。
“最后第二排第四个是什么?”“小鱼!”孩子们清脆的回答声回荡在嘉兴市第三幼儿园的操场上。针对幼儿认知特点,教师们用蒙眼游戏、绘本故事和户外实践,让孩子们感知眼睛的重要性。幼儿园还通过种植绿植、户外运动等“自然疗法”,让孩子们的眼睛在阳光下“充电”。
中小学阶段是近视防控的关键期。书桌靠窗保证光线、定时远眺、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嘉兴市艺术小学以“班队课+家长课堂+实践竞赛”三管齐下,织密护眼防护网。各班班主任在课堂上用动画揭秘眼球结构,从“长时间刷题”到“趴着写作业”,分析近视成因,学生们也争相分享身边案例。家长代表也登上讲台,以“过来人”身份讲述近视对职业选择的限制,并传授居家护眼妙招。随后的眼保健操比赛更将活动推向高潮,评委们穿梭于教室,观察穴位按压是否精准,最终评选出“护眼小标兵”。
“打游戏戴防蓝光眼镜有用吗?”“OK镜能根治近视吗?”南溪中学则聚焦科学防控,特邀嘉兴凯宜医院医生为八年级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医生用一张张图片展示高度近视的并发症,警示学生“近视不是换副眼镜那么简单”,并提醒“防胜于治”,呼吁学生将护眼习惯融入日常。
从幼儿园的趣味启蒙到中学的深度科普,近年来,南湖区精准施策,通过增加户外课时、推广护眼课程、严控电子教学时长等举措,形成“家校医社”协同发力的防控格局。南湖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抓早抓小”为核心,推动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同时探索更多如户外视力表、护眼主题研学等创新形式,让“睛”彩视界点亮每个孩子的未来。